您的当前位置:鲁班培训-一建培训,二建培训,监理,注册安全工程师等 > 复习备考 > 备考历程 >
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知识背诵手册
作者:河南鲁班培训 来源:未知 浏览: 添加日期:2016-09-07
鲁班培训河南分校
【建造师培训】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知识背诵手册
【建造师培训】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知识背诵手册
第一章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一、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或称运营阶段,或称运行阶段)。其中项目立项是项目决策的标志;决策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定义,包括:1)确定项目实施的组织2)确定和落实建设地点3)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4)确定和落实项目建设的资金5)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设施管理包括物业资产管理和物业运行管理, 与我国物业管理有差异。
2.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着眼全局,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项目管理的内涵: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2.项目各方都是关注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其中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 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 但也涉及设计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 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进度目标指的是项目动用的时间目标,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如工厂建成可以投入生产、 道路建成可以通车、办公楼可以启用、 旅馆可以开业的时间目标等。
3.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传统的项目管理是第一代;项目集是第二代;组合管理是第三代;变更管理是第四代;
三、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
1.影响系统目标的三大要素:组织、人、方法和工具;组织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2.组织(论)的内涵:①组织(论)主要研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要素的关系);包括组织结构模式(指令关系)、组织分工(任务和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逻辑关系);前两者相对静态关系,后一种动态关系;
②组织论用图和表表示,就是组织工具,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项目组织结构图)、
工作任务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工作流程图等。
3.项目结构图(直线)、组织结构图(单箭线)和合同结构图(双箭线)的区分是连接线。
4.项目结构图和项目结构分析:①项目结构图【WBS】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对一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②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可以有不同的项目结构的分解方法;应结合项目特点并参考以下五大原则:A.项目的总体部署B.项目的组成、C.合同结构、D.有利于目标控制、E.结合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③项目结构图和项目结构的编码是编制项目所有编码的基础。
5.组织结构类型及比较:职能型(传统,适用企业,多头指令);线性(指令唯一;执行效率高,路径过长;国际应用最多,适用军事组织;)矩阵型(双重指令源;可侧重某方为主;新型;适用于大型企业或组织; )
6.组织任务分工:包括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任务分工;
7.工作任务分工表的步骤:分解、(确定)分配、编表;分工表中最少要有一个主办部门;
8.施工管理的管理职能分工:1)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
2)管理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通过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比较,发现进度推迟了②筹划方案并进行比较:一班改两班/增加设备/改变施工方法③决策:最后采用一班改两班作业,增设夜班④执行:落实夜班施工条件,组织夜班施工⑤检查:检查增加夜班施工的决策是否执行,如执行是否有效
3)我国习惯用岗位责任制的岗位责任描述书来描述工作任务,而使用管理职能分工表可使分工更清晰严谨,如果还不够,可辅使用管理职能分工描述书;
9.工作流程组织的内涵:1)工作流程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2)工作流程组织包括:①管理工作流程②信息处理工作流程③物质流程组织
3)工作流程图视需要逐层细化。矩形框代表工作,箭线代表逻辑关系,菱形表示判别条件;
四、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策划)
1.项目策划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是专家知识的组织和集成,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为;
2.项目策划包括:【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决策阶段+总方案;实施阶段+再论证+风险】
①环境和条件的调查分析②项目定义和目标论证③组织策划、④管理策划、⑤合同策划、⑥经济策划、⑦技术策划、⑧风险策划
五、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
1.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1)设计任务委托的模式:工业发达国家多数设计单位是专业设计事务所,我国是综合设计院, 在国际上建筑师事务所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其他专业设计事务所配合其设计工作。我国业主方主要通过设计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国际上有设计竞赛条例,设计竞赛与设计任务的委托没有直接的联系。
2)项目总承包模式: ①设计一施工总承包(DB)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 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②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 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 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已在我国石油和石化等工业建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3)施工任务的委托模式:①施工平行承发包:分别承发包,发包方将施工任务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各个施工单位分别与发包方签订施工承包合同;②施工总承包:发包人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主体;总承包单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施工任务。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一部分分包给其他符合资质的分包人。③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也称管理型承包;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如果想承担,需要另行以分包商名义投标竞争;
4)施工任务委托模式的比较/总承包和总承包管理的异同(工作开展程序、合同关系、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和认可、对分包单位的付款、、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合同价格等均不同;两者唯一相同之处是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与服务)
5)物资采购模式:物资指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2.项目总承包的工作程序:( 1 ) 项目启动: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任命项目经理, 组建项目部。( 2 ) 项目初始阶段: 进行项目策划,编制项目计划,召开开工会议;发表项目协调程序 ,发表设计基础数据;编制计划,包括采购计划、施工计划、试运行计划、财务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确定项目控制基准等。( 3 )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或基础工程设计文件, 进行设计审查,编制施工图设计或详细工程设计文件。( 4 )采购阶段:采买、催交、检验、运输、与施工办理交接手续。( 5 )施工阶段:施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 竣工试验, 移交工程资料, 办理管理权移交, 进行竣工决算。( 6 )试运行阶段:对试运行进行指导和服务。( 7 )合同收尾: 取得合同目标考核证书, 办理决算手续,清理各种债权债务; 缺陷通知期限满后取得履约证书。( 8 ) 项目管理收尾:办理项目资料归档, 进行项目总结,对项目部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解散项目部。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涵1)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管理规划大纲、管理实施规划两大类文件2)(业主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涉及项目整个实施阶段;它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如采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业主方也可以委托其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3)其他参与单位也编制自己的管理规划,但只是项目实施的一个方面,体现一方利益;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规划)/管理实施规划(方案+计划等);
2)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由组织管理层或项目管理单位审定;实施规划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
七、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施工组织设计要结合工程对象的实际特点、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考虑,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和内容:①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整个项目、群体工程或大型工程施工的战略部署;②单位工程施工设计,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指导单位工程施工;③施工方案,对特别重要、新工艺等分部分项工程;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 1 )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
( 2 )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 ; 重点、 难点分部 ( 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3) 由专业承包单位施工的分部( 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应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有总承包单位时, 应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 4 ) 规模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八、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1.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①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论;
②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方法中:准备工作是分解、定义目标;实施工作是先搜集实际信息,定期比较,明确偏差,采取纠偏措施,最后调整项目目标;
③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含合同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3.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的四大措施
组织措施【任务分工、人员、流程、组织结构、会议协调、编码】;
管理措施【改变施工管理和强化合同管理(变更、控制、计划等)、价值工程方法、网络计划应用、索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数据实施管理、软件技术等】;
经济措施【和资金(计划)、资源、奖惩、激励有关】;
技术措施【施工和设计有关、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机具】
4. 动态控制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①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核心是定期比较,及时纠偏;动态控制周期一般为一个月;
②动态控制施工进度的步骤:施工进度目标逐层分解;在施工过程中对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调整施工进度目标;
③计划值和实际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成本方面:投标价&工程合同价&施工成本规划价&实际施工成本&工程款支付;
④质量目标不仅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等的质量;
九、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责任
1.项目经理综述: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负责施工的代表;
2.施工方项目经理的职责:(1)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职责;(2)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 (3)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4)建立各种专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5)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6)收集工程资料,准备结算资料,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7)接受审计,处理项目经理部解体的善后工作;(8)协助组织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工作
3.项目经理的权限: (1)参与项目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2)参与组建项目经理部
(3)主持项目经理部工作;(4)决定授权范围内的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5)制定内部计酬办法;(6)参与选择并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人(7)参与选择物资供应单位;(8)在授权范围内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9)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他权力
十、沟通和人力资源管理
1.沟通的内涵: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2.沟通两大要素和层次:表达和思维
3.沟通的三大障碍:发送者的障碍、接受者的障碍和沟通通道的障碍
4.沟通的四大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设计能力
5.沟通的五大要素:沟通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沟通的客体;沟通的介体(保证沟通的正常进行)沟通的环境(社会环境和区域环境)沟通的渠道(途径、提高沟通功效的重要环节)
6.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7.我国施工企业劳动用工中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令必须加强管理的重点对象是农民工;劳动用工的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自用工之日起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资支付的标准、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及违约责任、企业应当每月对劳动者进行工资核算,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 、且支付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季未结清应得工资、由于企业经营因难或延期支付、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十一、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1.风险综述: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量包括损失程度和发生的概率;一般包括
组织风险;经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2.风险等级和区域分布(A5最大),A通过降低概率到达B区域;
3.风险管理的原则: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4.风险管理的任务和流程:
风险识别: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施工风险识别报告;
风险评估:分析概率,分析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风险响应(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组合,难以控制的风险采取保险的方式);
风险控制(预测、调整和预警)
十一、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1.建设工程监理综述: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监理归类为业主方项目管理范畴;
3.监理特点: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
4.监理可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5.监理的责任:监理如未对方案审查、发现隐患未要求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未及时报告、未按照强制标准实施监理的则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责任包括限期改正、停业整顿并罚款、降低甚至吊销资质、追究刑事责任等;造成损失,依法赔偿
6. 监理工作的内容: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未作统一规定】、采购供应【协助业主】、施工准备阶段(分包商公司层面条件)、施工阶段(质量、进度、投资)、验收、合同管理方面;
7.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方法:①监理人员认为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可直接要求整改;认为设计文件不符合要求的,提请业主要求设计单位改正;注意:施工过程中任何方提出变更都需要经过监理的审核;②工程监理规划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编制,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在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业主批准;③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在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并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④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采用全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施工方需提早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派驻监理人员;
第二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1.施工成本管理概述:1)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保证金返还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2)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层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层发挥现场生产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能;
3)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材、机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管理费)。
2.施工成本管理的六大环节:1)成本预测是决策的前提、预测是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成本计划应在开工前编制,是降低成本的指导性文件,是建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施工成本计划的三大指标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降低率)效益指标(降低额);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为降低成本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是建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3)成本控制应贯穿项目从投标报价开始至保证金返还全过程;合同文件、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的动态资料
4)成本核算: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核算是成本分析的基础;
5)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成本分析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
6)施工成本考核以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
3.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1)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施工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 1 ) 统一组织内部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 这些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应由各个企业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需要进行设计。( 2 ) 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并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和相对的先进性,为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支持。( 3 ) 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网络和必要的派出询价网点 ,做好市场行情预测 ,保证采购价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企业的分包商、供应商评审注册名录 ,发展稳定、良好的供方关系,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与采购工作提供支持。( 4 ) 建立已完项目的成本资料、报告报表等的归集、整理、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5 ) 科学设计施工成本核算账册体系、业务台账 、成本报告报表,为施工成本管理的业务操作提供统一的范式。
2)施工成本管理的四大措施:组织(计划、控制、变更、调度);技术(方案、设备和工艺);
经济(风险分析,资金安排,成本控制);合同(合同结构、变更、索赔与反索赔) ;
二、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编制依据和方法
1.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竞争性成本计划(投标)、指导性成本计划(以标书为依据,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实施性计划成本(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的实施性项目计划)
2.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依据不同(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范围不同(内部适用,公共适用);作用不同(内部管理,投标报价)施工预算使用施工定额,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使用;是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编制施工计划、进行经济核算、推行企业责任制的依据;施工图预算使用预算定额,既适用于建设单位也适用于施工单位;用于投标报价;
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两算对比的方法有实物对比法(比消耗量)、金额对比法(比费用);人工、材料(量和价对比)两算对比的结果是:总的水平应该是施工预算低于施工图预算;施工机械、周转材料(脚手架、模板)宜采用按其发生的费用进行对比。
3.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市场价,指导价,已签订合同价,外加工价);以成本预测为基础,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
4.成本计划的三种编制方式:成本组成(费用类别)、项目组成(组成部分)、工程进度(时间点或时间段,其中S曲线是累计值,S曲线必然包络在全部工作都按最早开始事件开始和全部工作都按最迟开始事件开始的曲线所组成的香蕉图中)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步骤、方法
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确定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及月度成本目标;收集成本数据,监测成本形成过程;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对策
3.管理行为和指标控制:1)管理行为控制程序:建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目标考核,定期检查→制定对策,纠正偏差;【过程】
2)指标控制程序:确定成本目标→收集数据,监测过程→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对策→用指标考核管理行为,用管理行为保证指标。【结果】
3)两类控制程序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两个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4.施工成本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量价分离):
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 的方法, 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耗用人工工日, 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王要手段。
材料费的控制(量采用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机具使用费的控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的施工机械的组合方式。在确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时, 首先应满足施工需要, 其次要考虑到费用的高低和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
分包合同的控制(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要确定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 决定分包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对分包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要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 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5.赢得值(挣值)法:用此方法进行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基本参数有三项: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成工作量X预算单价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计划工作量X预算单价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已完成工作量X实际单价
效果评价四大指标:绝对偏差(费用、进度偏差)和相对偏差(费用绩效指数和进度绩效指数);其中费用偏差CV=BCWP-ACWP;进度偏差SV=BCWP-BCWS;费用绩效指数CPI=BCWP/ACWP;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S
5.赢得值法的意义:费用(进度)偏差反映绝对偏差;用于同一项目做偏差分析;费用(进度)绩效指数反映相对偏差;用于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做偏差分析,比较项目的优劣;赢得值法克服了进度、费用分开控制的缺点;
6.施工成本偏差的分析方法
1)偏差分析的方法:横道图法(三杠);表格法(最常用);曲线法;
2)施工费用曲线中:理想的状态是三条曲线靠得很近,平稳上升;表示项目按预定计划进行;3)偏差原因一般有物价上涨、设计原因、业主原因、施工原因、客观原因;
四、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1.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依据会计核算(价值、系统连续)、业务核算(广、快、应对)、
统计核算(规律和趋势)(的资料和报表);
2.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析的对象是已完成的、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三算”对比。三算对比是指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之间的对比;预算成本来自于投标报价,目标成本来自于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于施工任务单。
2.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1)
五、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1)比较法: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与本行业平均水平、 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置换法,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分析时,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每一次变化后的数额-变化前的数额)
3)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相关比率法-产值工资率;构成比率法-量本利;动态比率法(不同时期指数比较如基期指数、环比指数 ))
六、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月季度成本分析;年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分析;
1)月(季)成本分析是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对于一次性的施工项目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通过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分析当月成本降低水平;通过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
2)年度成本分析,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度成本转入下一年度,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年度成本分析的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3)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三个方面:竣工成本分析;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分析及经济效果分析。
七、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人、材、机、管理费
八、专项成本分析方法:成本盈亏异常、工期成本、资金成本
1)成本盈亏异常分析:从经济核算的“三同步”入手;
2)工期成本分析:计划工期成本和实际工期成本的比较分析;
3)资金成本分析:工程收入与成本支出的关系(成本支出率=实际成本支出/实际工程款收入×100%)。
第三章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1.项目进度控制的概述:在工程施工实践中, 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施工进度控制并不仅关系施工进度目标能否实现, 它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
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 它包括:( 1 ) 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 其目的是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 进度目标有否可能实现。如果经过科学的论证,目标不可能实现,则必须调整目标;( 2 ) 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 3 ) 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 它包括定期跟踪检查所编制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其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 并视必要调整进度计划。
一、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任务与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
1.项目各方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1)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
2)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物资采购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
3)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这是设计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另外,设计方应尽可能使设计工作的进度与招标 、施工和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在国际上设计进度主要是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包括有关的说明)的出图计划。出图计划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4)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 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5)供货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供货合同对供货的要求控制供货进度, 这是供货方履行合同的义务。供货进度计划应包括供货的所有环节,如采购、加工制造、 运输等。
2.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分类
1)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进度计划组成的系统, 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逐步形成的。
(1)按照深度分类包括:总进度计划、项目子系统进度规划、项目子系统中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2)按照功能分类包括: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进度计划
(3)按照参与方分类包括:业主方、设计、施工和设备安装、采购和供货进度计划。
(4)按照不同周期分类包括:5年建设进度计划、年度、季度和旬计划。
二、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1.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内涵1)建设工程项目的总进度目标指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它是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定义时确定,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项目的既定目标进行控制。2)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总进度不仅只是施工进度,它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招标工作进度;施工前准备工作进度等等。
3)控制前,首先就需要对项目总目标论证,要是可行,就进一步细化;不可行,就提出调整建议,提请项目决策者审议;
2.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论证1)总进度目标论证的核心工作是通过编制总进度纲要论证总进度目标的可能性;
2)总进度纲要的主要内容;(三总一子里程碑)
( 1 ) 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 2 ) 总进度规划;( 3 ) 各子系统进度规划;
( 4 ) 确定里程碑事件的计划进度目标;( 5 ) 总进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3)总进度纲要编制的程序;【先分析再编制(先小后大)】
(1) 调査研究和收集资料;(2) 项目结构分析;(3) 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4) 项目的工作编码;(5) 编制各层进度计划;(6) 协调各层进度计划的关系,编制总进度计划;(7) 若所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不符合项目的进度目标,则设法调整•,(8) 若经过多次调整, 进度目标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三、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方法
1.横道图的特点:直观,简单;但是工序的逻辑关系不太清晰,适用于手工编制;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和时差;调整只能用手工方式,难以适应大的进度计划系统;
2.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
1)一切工作应该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对应的一对节点,要求箭尾节点编号小于其箭头节点编号,即i<j,节点编号顺序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不允许重复;
2)持续总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非唯一);可用双线或粗线标注;
3)严禁(循环回路;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线;无箭头或箭尾节点的箭线);不宜交叉,采取过桥法和指向法;唯一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
4)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入或者引出,可用母线法;5)网络图必须正确表示逻辑关系;
3.双代号网络图核心参数:
1)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或者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一般没特别说明要求工期的话,默认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
2)六大时间参数的定义:
(1)Di-j 即工作持续时间;(2)ESi-j即最早开始时间: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3)EFi-j即最早完成时间: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最早完成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持续时间;
(4)LSi-j即最迟开始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开始的最迟时刻;
(5)LFi-j即最迟完成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完成的最迟时刻,最迟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持续时间;(6)TFi-j即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7)FFi-j即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3)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示,有自由时差加波形线表示;宜按各个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编制;某些工作的箭线长度不足以到达该节点的时候,用波形线补足,箭头画在波形线与节点连接处。
4)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逻辑关系;虚工作只能处在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和双代号特点相比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表达,且不用虚箭线,故绘图较简单;网络图便于检查和修改;工作持续时间表示在节点之中,没有长度不够形象直观;表示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箭线可能产生较多的纵横交叉现象;
5)单代号网络图关键路线:至始至终由时间间隔为0的工作组成的线路;由关键工作组成且相邻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的线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
6)单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时间间隔(LAGi,j)=紧后工作的ES-本工作的EF
自由时差=该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总时差=min{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其与紧后工作的时间间隔之和}
7)线路的优化: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周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当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要求工期时,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工期要求,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要考虑:缩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质量、安全);
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成本和进度匹配);缩短时间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成本);
8)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四大措施1)组织措施2)管理措施: 3)经济措施: 4)技术措施:设计计划和施工技术的选用(施工方案、技术和工具);
第四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 , 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 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2、质量管理就是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质量改进四大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设定标准(计划值)、测量结果(收集实际值)、评价(分析)、纠偏;
4.建设项目的各方都应围绕业主的质量总目标努力;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应满足建设单位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律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5.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任务:对项目参与各方质量行为和项目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控制。
6.项目质量控制是建设方、设计勘察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 供应商。
8.施工质量的基本特性: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9.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4M1E)
人的因素: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都是对人的控制;最重要因素
机械的因素:机械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施工工具,工程设备是组成工程实体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的因素: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方法的因素: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
管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单位之间的协调等;
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工程交易市场和行为的规范、政府的监督管理和廉政管理等;作业环境: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场地给排水、道路运输条件等。
10.质量的形成过程:识别,定义(主要在设计阶段),实现;
11.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
1)风险的识别: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质量风险分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导致风险或错误)、管理风险(做得不够)和环境风险(社会和现场环境)。
2)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估各种质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各种质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量。
3)风险的对策:规避、减轻、转移(分包、联合承包、担保、保险)、承担(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留;预留不可预见费)及组合;进而形成项目质量风险管理计划;
4)风险控制:在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的基础上,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对各种质量风险进行监控,包括对风险的预测、预警。项目质量风险控制需要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
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和影响因素分析
1.全面质量管理TQC的内涵: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企业或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指引下, 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TQC 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2.全面(各方)、全过程、全员(内部全体)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项目参与各方所进行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称 ;
( 2)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控制的主要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 勘察设计过程;设备材料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实施过程; 检测设施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 ;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
3.质量控制的PDCA:PDCA循环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计划(P)包括明确质量目标和制定行动方案,实施(D)将目标值转换为实际值,根据质量计划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及具体的实施活动;检查(C)一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二是检查执行的结果;处置(A)包括纠偏和预防改进;
4.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对比
5.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既不是业主方也不是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保证体系, 而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一个工作系统,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项目实施的总组织者负责建立;
6.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四大原则:
分层次结构、目标分解原则、质量责任制、系统有效性原则(共同遵循,不能冲突);
7.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程序
确立系统质量控制网络(各层质量控制负责人);制定系统质量控制制度(形成管理文件、手册);分析系统质量控制界面(依据合同职能分工确定静态界面、以实施过程中的衔接配合关系及协调确定动态界面);编制系统质量控制计划(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建设单位)负责主持编制总质量计划)
8.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休系的运行环境:
1)合同结构2)资源配置3)组织制度;其中人员和资源的配置是质量控制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的建立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9.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生命):1)动力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是核心机制。
2)约束机制3)反馈机制4)持续改进机制。
10.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基于事实、与供方互利
11.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方针和目标、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
1)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纲领性文件;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和细则;3)如在控制体系中出现偏差,则质量记录不仅需反映偏差情况,而且应反映出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纠正效果。
1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来评价的,企业获准认证的有效期是三年,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通常是每年一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发生不符合认证要求情况时采取认证暂停的警告措施;存在严重不符合规定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的认证撤销、撤销的企业一年后可重新提出认证申请;注意注销和撤销
2.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事前控制(设定目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方案、设置质量控制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
事中控制(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自我控制是第一位的,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事后控制(对质量活动结果评价、认定、纠偏,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包括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 认定 ;对工序质量偏差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 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
3.事前控制-质量计划:合同环境下,质量计划是企业向顾客表明质量管理方针 、目标及其具体实现的方法、 手段和措施的文件, 体现企业对质量责任的承诺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现行的施工质量计划有三种形式:( 1 )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2 )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含施工质量计划);( 3 ) 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含施工质量计划) 。
4.项目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由自控主体(承包企业)编制;
施工质量计划的审批:项目经理部主持编制,企业内部审批(组织管理层);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报监理机构审查,总监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组织层审查实现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监理方审查实现计划和方案的合规性;
施工质量计划在审批过程中,对监理机构审查所提出的建议、希望、 要求等意见是否采纳以及采纳的程度, 应由负责质量计划编制的施工单位自主决策。在满足合同和相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 确定质量计划的调整、 修改和优化, 并对相应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5.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
1)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
2)选择质量控制点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点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对象;( 1 ) 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2 ) 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3 ) 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4 )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 ) 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6 ) 用户反馈指出的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除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外,还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质量控制点包括人、材料、方法、技术参数、技术间歇、施工顺序、常见的质量通病、三新、不稳定或不合格率高、特殊地基或结构;
3)质量控制点的管理:首先做好事前质量预控工作;其次做好交底;最后做好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施工质量控制点细分为见证点(重要部位、特种作业、专门工艺;旁站)和待检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6.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
1)职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是对人的控制;
2)材料是实体质量的基础,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建筑材料或设备;
3)施工工艺的现金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
4)机械设备是所有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
5)环境因素中自然环境(地质水文)、管理环境(体系制度和协调)、作业环境(现场的给排水等)
7.项目层级的划分(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
1)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2 ) 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2)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 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2 )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 ) 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4)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5) 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单位( 子单位)工程。
8.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室内进行)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计量、测量和平面图控制;施工单位开工前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基准线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结果报监理审核;
9.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工序作业质量是直接形成工程质量的基础;
(1)工序施工条件控制:工序施工条件是指从事工序活动的各生产要素质量及生产环境条件。 ( 2)工序施工效果控制:工序施工效果主要反映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工序施工效果控制属于事后质量控制;
(3)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有: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建筑幕墙、钢结构及管道工程;
2)施工作业质量的自控(交底-实施-检验)自控的4大要求: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坚持标准、记录完整;
3)隐蔽工程验收与成品质量保护(程序性)
10.现场检测方法(目测法、实测法、实验法);
目测法:看、摸、敲、照,凭借主观判断
实测法:靠、量、吊、套,跟标准对比偏差
实验法:理化试验:物力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及性能测定,无损检测:超声波和射线探伤
6.施工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协调:
1)项目设计质量的控制的5大要素:功能性、可靠性、观感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
2)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向所有的施工实施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 使实施单位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 深入发现和解决各专业设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消除施工图的差 错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图纸内部存在某些矛盾, 或工程材料调整与代用, 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等, 需要通过设计单位明确或确认的,施工方必须以技术核定单的方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报送设计单位核准确认。
3)设计变更:在施工期间无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 需要进行局部设计变更的内容,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先将变更意图或请求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经设计单位审核认可并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后,再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指令》。
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和竣工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施工过程质量验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及竣工质量验收(单位工程);其中检验批和分项工程是验收的基本单元;检验批是最小单位,是整个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其中资料是前提,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是关键;
2.质量验收:检验批指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由监理工程师、施工方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要求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质量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施工及质量检查记录;
分项工程由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要求分项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合格、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完整;
分部工程按照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由总监、施工方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要求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地基及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符合要求、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3.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处理:
一般缺陷通过翻修或更换,重新验收;
个别试块不满足要求难以确定是否验收,请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时应予以验收;当经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就予以验收;严重缺陷或超过检验批范围,经法定检测单位认定不满足最低限度的安全储备和使用功能的,必须加固,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通过返修及加固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严禁验收;
4.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的依据:( 1 )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条例和办法;
( 2 )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 ) 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 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 5 )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6 ) 其他相关文件。
2)竣工验收的标准;
( 1 )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 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和功能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 )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 )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竣工验收的程序:(自检-预验收-正式验收)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可分为验收准备、竣工预验收和正式验收三个环节进行。整个验收过程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总分包各方的工作, 必须按照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职能分工,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进行竣工验收的组织协调。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 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时间、地点、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会议。
4)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备案。 备案部门在收到备案文件资料后的15日内,对文件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工程,在验收备案表上加盖“竣工验收备案专用章”,并将一份退建设单位存档。
五、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分类、预防和处理
1.质量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责任分类:指导责任事故和操作责任事故; 2)按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技术类(技术错误或不合适)、管理类(管理不完善或失误)、社会、经济类(偷工减料等)
3)按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分:(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
2.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
1)事故处理的依据:(1)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2)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
(3)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4)相关的建设法规
2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1)事故报告(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调查(未有伤亡事故,政府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
(2)事故原因分析(3)制定事故处理的方案(4)事故处理(5)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3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
修补处理(较轻问题,经修补不影响功能或外观要求,比如蜂窝麻面、裂缝);
加固处理(危及承载力)
返工处理(经修补仍不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或无法修补)
限制使用(修补后无法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又无法返工只能减荷使用)
不作处理(4种情形):
(1)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要求;(2)后道工序可弥补缺陷;(3)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4)法定检测达不到要求,经原设计单位核算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报废处理(所有方法不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无论如何,安全等级不能让步;
六、数理统计方法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
1)分层法:把形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门别类分组;关键是调查分析的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根据管理要求和统计的目的来分层;
2)因果分析法:(树枝图或鱼刺图),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之间的关系,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排列图法:(主次因素分析图/ABC法)寻找影响质量问题的主、次、一般因素
A类问题(累计频率0-80%)为主要问题应重点管理
B类问题(累计频率80-90%)(为次要问题应次重点管理
C类问题(累计频率90-100%)为一般问题应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4)直方图用于描述质量分布状况的,质量的波动情况(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反映质量过程能力,一是看形状,二是看分布区间的宽窄;
七、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内容和职能
1.政府监督的依据(抢险救灾、临建、低层农民房自建不受限)和职责的划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交通、水利对专业管理);
2.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是强制性;
3.政府质量监督的职权(文件,现场检查,责令整改);
4.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比例75%;有固定场所和物质基础、有健全的制度等)和人员(工程大专或执业资格、三年经验、熟悉标准、道德)的条件
5.政府质量监督程序:
1)受理手续(开工许可证)、2)编制计划并实施3)抽检检测、
4)竣工验收、5)形成质量监督报告6)建立监督档案(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第五章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概述:体系有10个核心要素(体现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②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③法规和其他要求④目标⑤结构和职责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⑦运行控制⑧绩效测量和监视⑨审核⑩管理评审;有7个辅助要素(支持体系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①培训、意识和能力②协商和沟通③文件④文件和资料控制⑤应急准备和响应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⑦记录控制;运行模式“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评审和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过程,螺旋上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比较:
1)四同(主体、目标、原理、无绩效标准)
目标:一是分别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 改进管理绩效;二是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三是减小风险降低成本;四是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原理:均强调预防为主、系统管理、 持续改进和PDCA循环原理
作用:不规定具体的绩效标准,它们只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基础、条件和组织保证。
2)两不同(对象和管理侧重点不同)
对象:前者是使员工和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条件满意。后者使公众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满意。
侧重点:前者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 评价风险、 控制风险、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满足员工和相关方的要求。后者通过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分析, 进行环境管理,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职业健康的全过程管理
1)项目决策阶段(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评价-合法)
2)设计阶段(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费用安排/在总概算中,需明确安全环保设施费、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费、设计者对设计负责)
3)施工阶段(依据安全措施申请施工许可证,并落实措施;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备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总包单位负总责)
4)验收及试运行阶段(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部门在接到申请后的30日内完成验收;需要试生产的项目,应在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环保部门申请对配套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管理体系方针的意义:不仅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而且是评价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
2)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及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
3)管理体系的维持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由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对体系评价,判断组织管理体系面对外部变化的适应有效性)、合规性评价(分公司级、项目组级、后者由项目经理组有关人员对施工中的遵守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施工时间超过半年、评价不少于1次、公司级评价每年一次);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危险源和风险控制,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的处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2)安全生产许可有效期是3年,需要延期的应在期满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6年,每3年复审1次,申请复审前或延期复审前安全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
4)当员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变换工种或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在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为重要;
5)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预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措施、辅助用房及设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6)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检查“三违”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7)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设施(安全技术方职业健康方面、生产辅助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设入生产和使用;
6.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
预警体系包括外部环境预警体系、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
预警体系建立的四大原则:及时性、全面性、高效性、客观性;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包括预测、信息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评价组成;几个阶段中信息和标准都是共享和统一的;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预警分析是辨识,预控对策是纠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7.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运行
监测(所有信息);识别(用评价指标分析,找异常);诊断(找出危险性最高,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评价(评估后果,预测趋势,必要时准确报警)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 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其中,监测活动的检测信息系统, 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享的, 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入到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中。 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
8.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
1)安全控制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安全控制的目标是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
2)控制的程序 :确定每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目标;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持续改进根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结果,对不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修改、 补充和完善。
3)技术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开工前制定;全面性和针对性;全面、具体、可靠;须包括应急预案和施工总平面图;
4)安全技术交底:对于涉及“四新”项目或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单项技术设计,必须经过初步设计技术交底和实施性施工图技术设计交底两阶段技术交底;
9.建设工程安全隐患
人的不安全因素: 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和违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 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也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作为间接的原因。
10.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治理原则
1) 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设置多道防线,如道路上一坑,设防护栏及警示牌);
2) 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人的操作上及设置安全防护上多角度考虑);
3) 直接和间接隐患并治的原则;
4) 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如急时切断电源并组织疏散、抢救、定期组织训练和演习);
5) 动态治理原则(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6) 重点治理原则
11.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1)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的目的:应急预案对特定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措施的计划安排,是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防止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出现混乱, 能够按照合理的响应流程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
2)应急预案的制定, 首先须与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相结合, 特别是与这些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一旦控制失效可能导致的后果相适应, 还要考虑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伤害和损失。
3)应急预案的管理
评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施工单位有厉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备案: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县级以上部门负责区域内企业;央企总公司由国务院相关部门管理,其所属公司由省级或设区的市级管理;
实施:施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奖惩:施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有关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施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2.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1)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在12类职业伤害事故中,在建设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7类 。
2)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 1 ) 轻伤事故, 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能引起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的事故,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1 个工作日以上(含 1个工作日 ), 105个工作日以下; ( 2 ) 重伤事故,一般指受伤人员股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或者造成每个受伤人损失105工作日 以上(含 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的事故;( 3 ) 死亡事故,其中,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3.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注意和质量事故的对比)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原则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这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1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范
1)施工单位施工报告要求: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向施工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
16.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
(1)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主管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主管部门(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ƒ建设主管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接到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该部门可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2)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范
1)安全事故处理的整体流程
(1)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以上人民政府可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也可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 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3)现场勘查(4)分析事故原因(5)制定预防措施
(6)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报告的期限可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7)事故的审理和结案(重大、较大、一般事故,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曰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 批复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30日)
1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等共11项内容;
2)现场文明施工的措施: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确立项目经理为现场方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落实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措施(施工总平面图是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的依据;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市区市容景观围档不低于2.5米、其他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必须明显划分,确因场地狭窄不能划分的,要有可靠的隔离栏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应积极推行硬地坪施工等);
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4)抓好文明施工建设工作;
19.环境保护
1.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设计、施工、投产三同时进行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3.建设过程中的污染分场内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前者的防治属于职业健康问题,后者的防治属于环境保护;
20.建设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1)大气污染的防治:清理高大建筑物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撒;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大城市市区的建设工程已不容许搅拌混凝土。在容许设置搅拌站的工地, 应将搅拌站封闭严密, 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除尘装置, 采用可靠措施控制粉尘污染。
2)水污染处理:搅拌站废水、水磨石污水,要设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或利用;
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以免污染水体;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要设隔油池;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
3)施工现场防噪的控制措施:声源控制(防止噪声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加工工艺;在声源处(鼓风机、压缩机等)安装消声器;
传播途径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控制人为噪音(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10点到次日早晨6点停止噪声作业。情况特殊的,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思想:采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具体有五大处理方法:回收利用(粉煤灰利用、废钢铁利用)、减量化(浓缩、无害焚化、烧成灰烬、热解)焚烧、稳定固化(利用水泥、沥青包裹废物)、填埋(禁止填埋有毒有害废弃物)。
5)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包括现场宿舍、食堂、厕所、其他卫生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合同与合同管理
1.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及合同的签订
1-发包人可以通过招标、询价采购或直接委托来选择任务的实施单位。
2.公开招标优点:招标人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在众多的投标人中选择保价合理、工期较短、技术可靠、资信良好的中标人。如国际竞争招标和国内竞争性招标。
缺点:招标人资格审查和评标的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且可能因资格预审把关不严导致鱼目混珠的现象发生。
3.邀请招标: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如有限国际招标。
3-招标信息的发布和修正
发布: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应至少在一家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指定报刊在发布招标公告的同时,应将招标公告如实抄送指定网络;指定媒介等不得收取费用;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5日;投标人必须自费购买相关招标或资格预审文件,但招标人对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收费应当合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修正:如果招标人在招标文件已经发布后,发现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或修改,必须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时限:应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发出;形式:所有澄清文件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全面:所有澄清文件必须直接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说明: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
4-资格审核、标前会议和评标
5-投标步骤
6-合同的谈判与签约
1.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是要约邀请,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是要约,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最终订立书面合同,合同成立并生效;
2.具体条款可以谈判,但计价方式一般不做调整;
3.对于工期较长的建设工程,容易遭受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给承包人造成较大损失。价格调整条款可较公正地解决这一承包人无法控制的风险损失,规定了是否调整及如何调整合同价款;合同计价方式及价格调整条款共同确定了工程承包合同的实际价格;4.合同谈判结果及对合同内容排除性声明,以《合同补遗》或《谈判纪要》的形式;5.谈判结束后,形成合同文本草案,双方代表认可后形成正式文件,双方核对无误,草签,谈判阶段结束。6.承包人及时提交履约保函,正式签署合同;
2.建设工程合同的分类和内容项目总承包合同、施工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施工劳务分包、物资采购合同、工程监理合同
1.合同文件概述:1)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咨询合同属于委托合同;2)国际上不同的组织都编制了不同合同示范文本;如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AIA—美国建筑师学会,AGG—美国总承包商会,ICE—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3)在国际合同中,业主可以选择某个单位作为指定分包商,指定分包商一般应与承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接受承包人的管理和协调;
2.合同文件解释的优先顺序1)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函及其附录; 4)专用条款及其附件; 5)通用合同条款;6)技术标准和要求;7)图纸; 8)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 9)其他合同文件;签署日期在后和内容重要的排在前面;
3.施工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组成和名词解释
1-合同文本的组成: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
2-名词解释: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基准日期、天、竣工日期、暂列和暂估金额、计日工、质量保证金
3-发包人责任和义务
图纸的提供和交底;对化石、文物的保护;出入现场的权利;场外场内交通;
许可或批准;提供施工现场;提供施工条件;提供基础资料;资金来源证明及支付担保;支付合同价款;组织竣工验收;现场统一管理协议;当工程或工程的任何部分对土地的占用所造成的第三者财产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4-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
1)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和施工进度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计划,并对所有施工作业和施工方法的完备性和安全可靠性负责;负责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工作(更多强调施工作业本身的影响);
2) 承包人不得将工程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第三人;除合同外约定,未经发包人同意,不得将工作分包给第三人;承包人向就分包工程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5-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经发包人批准后实施,是控制进度的依据,发包人和监理人有权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工作进度情况;工程师对进度计划予以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并不免除承包人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度计划本身的缺陷应承担的责任。
2)工期延误:谁引起,谁承担责任。
3)暂停施工:1)谁引起,谁承担责任。2)程序
4)提前竣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压缩合理工期;
4)竣工日期【实际竣工日】
6-质量控制
1)承包人的质量管理:对于发包人和建立违反法律和合同的错误指令,有权拒绝实施;所有方的权利都建立在法律和合同基础上;
2)监理的质量管理:监理进行的检查和检验,不免除或减轻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3)隐蔽工程检查:经承包人自检确认的工程隐蔽部位具备覆盖条件后,承包人应通知监理人在约定期限内检查;监理人未按约定时间检查的,承包人可自行完成覆盖工作,并作相应记录包送监理人,监理人应签字确认。事后对检查记录有疑问的,可以约定重新检查,合格的费用和损失由发包人支付;不合格的由承包人支付;
4)不合格工程的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
5)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自检合格通知监理验收;验收资料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6)缺陷责任与保修:缺陷责任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缺陷责任期满后承包人仍负保修义务;
7)保修责任: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算,最低不得低于法定最低保修年限;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自转移占有之日起算;
7-费用条款:
1)预付款:预付款必须专款专用,承包人收到预付款同时向发包人提供预付款保函;保函形式较为公平;2)计量:7天
3)进度款:承包人向监理提交进度付款申请单,监理收到后7天内完成审核报发包人,发包人7天内完成审查,无异议发包人签认进度付款证书;发包人应在进度付款证书签发后的14天内,支付给承包人;发包人出具进度付款证书,不应视为发包人已经同意、批准或接受了承包人完成的该部分工作;
4)支付分解表(进度款):实际与计划不一致,修改分解表;
2.分包合同-专业分包
1)专业分包合同中承包人和专业分包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照施工合同中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进行平移。
2)分包人和发包人的关系:发包人须服从承包人转发的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与分包工程有关的指令。未经承包人允许,分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发包人或者工程师(监理)发生直接工作联系,分包人不得直接致函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也不得直接接受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的指令;
3)分包人要向承包人提供各种进度计划及统计报表;提交施工组织设计;随时接受承包人根据合同发出的所有指令;
4)分包合同价款与总包合同相应部分价款无任何连带关系;分包合同价款方式应与总包合同约定的一致;
2.分包合同-劳务分包
1)承包人义务: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完成劳务分包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各种设施和资料、工程测量等等;
2)保险类:承包方人员、发包人人员、设备、材料及第三人保险由承包人承担、办理或获得;分包人自有人员和设备自筹办理保险支付费用,为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劳务报酬最终支付:全部工作完成后,经工程承包人认可的14天内,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承包人接收到结算资料14天内合适,给与确认或修改意见,确认后14天内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尾款。
3-物资和设备采购合同
1)材料包装物一般由建筑材料的供货方负责供应;
2)材料交货:一般由采购方在签订合同时提出要求,供货方代办发运,运费由采购方负担;
3)材料验收:驻厂、提运、接运和入库验收(最广泛正式)
4)材料交货:送货以收货戳记,提货以提货单,委托代运以承运单位签发的日期为准;
5)设备价格和支付:设备采购合同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包括税费、保险费、运费等杂费);支付一般分三次,制造前10%预付款,交货80%,保证期满,签发最终验收证书后支付;
4-项目总承包合同
1)从时间范围上,一般可包括从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包括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试车等内容;
2)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3)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设计缺陷自行修复;设计审查工作由发包人承担;设计审查部门的费用、耽误的时间由业主负责;
4)采购和材料:发生的费用由业主承担,材料所有权归业主;
5-工程监理合同
1)监理的工作范围(合规性、程序性、服务性):编制监理规划,并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委托人,然后编写监理实施规划;
2)监理人要更换总监,应提前7天向委托人书面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更换;
3)监理人的职责:协调甲乙方关系和争议;提供仲裁或司法的证明材料;监理变更超过授权范围,须经委托人批准;若紧急情况,须发出指令后的24小时后书面报告;发现承包商人员不能胜任,可要求调换;
3.合同计价方式(单价、总价和成本加酬金)
1)单价合同:适合工程量一时尚不明确、具体予以规定的工程;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变动单价合同。
特点:单价优先;实际进度款的支付以实际完成工程量乘以合同单价进行计算;当总价和单价的计算结果不一致时,以单价为准调整总价;
优点:(工程量)对发承包双方都比较公平,可以缩短招标准备时间和投标时间;价格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
缺点:业主核查工作量大;对投资控制不利;
2)总价合同: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变动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中,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承包商承担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的风险;适用于施工期限一年左右的项目;
变动总价合同: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使使用的工、料成本增加的,可按合同约定对合同总价进行调整;
对于建设周期一年半以上的项目,应考虑下列因素对价格的影响:(1)劳务工资以及材料费用的上涨(2)其他如运输费、材料费、电力等价格的变化(3)外汇汇率的不稳定(4)国家或(省、市)立法的改变引起工程费用的上涨;
适用条件:总价合同一般在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任务和范围比较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比较清楚的情况下采用。
3)成本加酬金合同:适用于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或CM模式,在国际上,项目管理合同、咨询服务合同等也多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适用条件:工期紧,如抢险救灾工程;工程复杂结构方案不能确定或不能进行招标的项目,如研究开发性质的项目;
缺点:不利于业主投资控制,业主风险大;承包商风险低,利润较有保障;
优点:(1)可以通过分段施工缩短工期,而不必等所有施工图完成才开始招标和施工;(2)可以减少承包商的对立情绪; (3)可以利用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专家,帮助改进或弥补设计中的不足;(4)业主可以根据自身力量和需要,较深入地介入和控制工程施工和管理; (5)也可以通过确定最大保证价格约束工程成本不超过某一限值,从而转移一部分风险。
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四种形式
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成本估计不准,但可能变化不大)成本实报实销,再付一笔约定的酬金;成本加固定比例费合同(很难描述工程范围,或工期紧迫,无法编制招标文件时)成本实报实销,再付一笔成本的百分比的酬金;成本加奖金合同:不能确定合同价,仅能制定一个估算指标,超过顶点对承包商罚款,低于低点加大酬金比例,在上、下限之间完成,支付成本和酬金;最大成本加费用合同(设计深度达到能报总价)超过所报总价,承包商支付,低于所报总价,节约部分或归业主或两者分享。在非代理型(风险性)CM模式的合同中就采用这种方式。
4.建设工程担保的种类和内容(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和支付担保)
1-建设工程合同风险
1)合同风险来源(工程本身和合同本身)工程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合同不完全特征;根源是信息的不对称。
2)工程合同风险的分类:合同工程风险(客观原因造成)和合同信用风险(主观原因造成)。
3)施工合同风险的类型:项目外界环境风险(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项目组织成员资信和能力风险(业主方、承包商、分包商、供货商、政府、周边居民);管理风险;
4)工程合同风险分配的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2-建设工程保险的内容
1.除外责任:工程保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风险问题,只是转移了部分重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除外责任属于免赔责任,一般包括:1)投保人故意行为所造成的损失;2)因被保险人不忠实履行约定义务所造成的损失;3)战争或军事行为做造成的损失;4)保险责任范围以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失;
2.工程保险种类:(1)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国内通常由项目法人办理,且以双方名义共同投保,国际上通常由承包人办理;(2)第三者责任险(一般附加在工程一切险上)(3)人身意外伤害险(4)承包人设备保险。
3-建设工程担保的种类
4-建设工程担保
1.投标担保:投标人提供给招标人,筛选投标人、投标有效期内不撤回标书、中标后与业主签约并提交业主要求的履约担保;现金、支票;银行保函;从投标保证书起提交投标书至投标有效期;投标总价的2%;
2.履约担保:投标人提供给招标人;投标人保证履行合同义务;银行保函(有条件的);履约担保书;保留金起开工之日至保修期满;缺陷责任书发出后14天退还;合同金额10%;
3.预付款担保:承包人提供给发包人;保证正确、合理使用;形式是银行保函;保证、抵押;4.支付担保:发包人提供给承包人;承包人提供给分包人,保证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银行保函;5.履约保证金,担保公司担保;签订合同至履约期满;合同金额的20%-25%;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分析、交底、控制和分包)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分析
1)合同分析的作用:分析漏洞、解释有争议的内容;分析合同风险、制定对策;合同任务分解落实;
2)合同分析的内容:法律基础、承、发包人的责任、三控、违约、验收、移交和保修(关键节点;结构等同于合同内容);
3)竣工验收合格即办理移交。 移交作为一个重要的合同事件,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表示:( 1 ) 业主认可并接收工程,承包人工程施工任务的完结;( 2 ) 工程所有权的转让;( 3 ) 承包人工程照管责任的结束和业主工程照管责任的开始;
( 4 ) 保修责任的开始;( 5 ) 合同规定的工程款支付条款有效。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交底
1)合同和合同分析的资料是工程实施管理的依据。合同分析后,合同管理人员向各层管理者合同交底(学习合同条文、合同总体分析结果);
2)合同交底的内容:
( 1 ) 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理解;( 2 ) 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小组或分包人;( 3 ) 将工程项目和任务分解,明确其质量和技术要求以及实施的注意要点等;( 4 ) 明确各项工作或各个工程的工期要求;
( 5 ) 明确成本目标和消耗标准;( 6 ) 明确相关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 7 ) 明确各个工程小组( 分包人)之间的责任界限;( 8 ) 明确完不成任务的影响和法律后果;( 9 ) 明确合同有关各方(如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控制
1)合同跟踪的依据:合同及依据合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原始记录、报表、验收报告、现场情况;
合同跟踪的对象:承包的任务(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数量、成本的增加和减少)工程小组或分包人的工程和工作、业主和其委托的工程师的工作;
2)合同实施偏差处理的调整措施:
组织措施(增加人员投入、调整人员安排、工作流程及工作计划)
技术措施(变更方案)经济措施(增加投入、经济激励)
合同措施(合同变更、签附加协议、索赔)
3)合同变更管理:(1)程序:提出工程变更-批准工程变更-发出变更指令及执行(2)工程变更指令由工程师发出、当变更的价格和工期补偿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工程师可先发布变更指示实施变更,承包人一般应无条件执行工程变更指示;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施工分包管理
2)对施工分包单位进行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施工总承包单位或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专业分包人进场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审核、公司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所有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需经项目部转交设计单位签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2-诚信自律
1.不良行为记录(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执业行为规范,受到县级以上处罚形成的记录)和诚信记录(受到县级以上表扬)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良好记录公布期限一般3年,不良记录公布时间为处罚决定做出的7日内、公布的期限为6个月至3年、同时除在当地发布外、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公布,对于整改有实效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缩短不良记录的公布期限但不得少于3个月;
2.不良行为记录包括资质(资质获取、变更违法及借让他人、超范围、人员无证等)、承揽业务(中标或承揽、违约、转包等)、工程质量(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未检验检测材料、未出具保修书)、工程安全(14个制度的内容含文明施工)、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资;
6.建设工程索赔的依据、方法和计算
1-施工合同索赔概述:1)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索赔事件又称干扰事件;2)不可预见的外界物质障碍(岩石、淤泥、地下水、文物、古墓)属于发包人的风险,不可抗力事件(无法控制、不能合理预见、不能合理避免、不归因于他方)属于发包人的风险。
3)索赔的分类
2-施工合同索赔的依据和证据
1)索赔的依据:合同文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惯例;
2)索赔证据要求: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关联性、有效性;
3)索赔成立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与合同对照,造成承包人成本额外支出或者直接工期损失;受损原因不属于承包人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承包人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提交索赔意向通知和索赔报告;
3-施工合同索赔的程序
1)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该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书面形式的索赔意向书(事件概况、发展动态、依据和理由、影响等,不涉及金额);【承包人接受竣工付款证书无权提之前的索赔】
2)发出意向书之后的28天内,向工程师提交详细的索赔文件和资料;连续性影响需要按照28天的间隔提交中间报告,并在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索赔报告,否则将失去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
3)监理在收到索赔通知书的42天内,将索赔结果答复承包人,承包人接受结果的,发包人在结果答复后28天内完成赔付。
4-施工合同索赔的资料
1)索赔资料的准备:1.掌握事件经过;2.分析原因,划清责任,确定依据;3.损失计算;4.收集证据;5.起草索赔文件(索赔报告);
2)索赔文件内容:概述,论证(关键,定性),计算(定量),论据。
3)反索赔要点:报告时限性、事件真实性、原因责任分析、理由、证据、和索赔值;
4.对索赔报告的反击或反驳要点
1) 索赔要求或报告的时限性;2)索赔事件的真实性;3)干扰事件的原因 、责任分析;4)索赔理由分析:分析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与合同条款或有关法规一致 ,所受损失是否属于非对方负责的原因造成 ;5)索赔证据分析; 6)索赔值审核;
5-施工合同索赔的计算
(1)人工费:(完成额外工作、非承包商原因的工效降低、超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法定人工费增长、非承包商原因工程延期导致的人工窝工费、工资上涨费);
(2)材料费: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客观原因材料涨价、非承包商原因工程延期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及超期储存费;
(3)施工机械使用费:完成额外工作的机械使用费、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工效降低、由于业主或工程师导致的机械停工的窝工费,自有设备按台班折旧费计算,租赁机械按调出调进价和租金计算;(4)分包费用(5)现场管理费(6)利息(7)总部(企业)管理费
(8)利润:由于(工程变更、文件缺陷或技术错误、业主未及时提供现场)可索赔利润,但工程暂停期间工程师很难同意加入利润。
5-施工合同索赔的计算
1.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1)实际费用法(在直接费的基础上加间接费加利润)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总费用法(发生多次索赔事件,重新计算该工程的实际总费用)(3)修正的总费用法(准确程度已接近实际费用法)。
2.非承包商原因造成关键线路上的延误都有是可索赔延误,造成非关键线路上的延误取决于该工作拥有的总时差;少于总时差,业主一般不会给予工期延长,但可能会给费用。大于总时差,非关键工作转化为关键工作,从而可索赔延误。
3.工期索赔值的计算方法:直接法(索赔事件处在关键线路上,延误时间就是工期索赔值); 比例分析法(按工程量的增减比例,会计算例题);网络分析法(将所有干扰事件的延长时间代入网络重新计算出新工期,和原工期之差就是工期索赔值)。
6.国际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种类和特点、订立和履行、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国际工程招标是最主要的合同订立形式:
“新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发包人设计、由咨询工程师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单价合同;
“新黄皮书” 【永久设备和设计—建造合同条件】承包商做绝大部分设计的工程项目总价合同(发生法规或物价波动,合同价可调);
“银皮书” 【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承包商负责所有设计、采购、建造工作,要提供一套设施配备完整、可以投产运行的项目;一般采用固定总价方式;(只有在某些特定风险出现时才调价);
【简明合同条件】投资较低的一般不需要分包的建筑工程、或尽管投资较高,但工作简单、重复或建设周期短的工程;采用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或其它形式;
AIA美国建筑师学会的相关条款,主要用于私营的房屋建筑工程;
JCT主要适用于传统的施工总承包;
2.国际施工承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2.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协商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首选的最基本方式;
3.调解的优点(引入第三人,但依然不伤和气)
4.仲裁的特点:(在双方的合同中约定仲裁是否为终局性)效率高、周期短、费用少、保密性、专业化(具有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和法规等知识的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
5.DAB(争端裁决委员会)由合同双方协商定、一般是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专家、不得与业主和承包商有经济利益关系、费用低、裁决不具有强制性和终局性、任何一方不满都可提请仲裁;报酬由业主和承包商各支付一半;
第七章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内涵:信息传输(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2.信息管理手册的内容
1)信息管理手册描述和定义信息管理的任务、执行者(部门)、每项信息管理任务执行的事件和其他工作成果;是信息管理的核心指导文件;
2)施工方、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其他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各方都应编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册,以规范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有:
确定信息管理的任务‚确定信息管理的工作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
ƒ确定信息的分类④确定信息的编码体系和编码⑤绘制信息输入输出模型
⑥绘制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图⑦绘制信息处理的流程图
⑧确定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⑨确定各种报表和报告的格式,以及报告周期
⑩确定项目进展的月度、季度、年度报告和工程总报告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⑪确定工程档案管理制度⑫确定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
3. 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主持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协调和组织项目管理信息工作;
建立和维护信息处理平台;与其他部门协作负责报表和报告;
负责工程档案管理等。
4.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编码和处理方法
(1)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
1)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如:( 1 ) 按项目管理工作的对象,即按项目的分解结构,如子项目1、子项目2 等进行信息分类;( 2 ) 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如设计准备、设计、招标投标和施工过程等进行信息分类;( 3 ) 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如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信息分类;( 4 ) 按信息的内容属性,如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 、经济类信息 、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2)按多维进行综合分类:第一维按项目的分解结构;第二维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第三维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编码1)编码由一系列符号(如文字)和数字组成,编码是信息处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编码的原则(全面性,统一性):项目的投资项编码并不是概算定额所确定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编码,应综合考虑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工程款的支付等因素;不同的编码因不同的用途编制,成本的用于施工方,投资的用于业主方;但是有些又共用,比如项目结构的编码;
5.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工程管理信息化:1)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领域信息化的范畴, 它和企业信息化也有联系。2)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 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义:
1) “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 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2) “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 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并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3) “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4) “信息获取便捷” 、“信息透明度提高” 以及 “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3)管理信息系统MI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和项目信息门户PIP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为项目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项目的目标控制。由于业主方和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利益不同,它们都必须有各自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人、财、物、产、供 、销的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和功能是不同的。项目信息门户既不同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也不同于管理信息系统。
6.工程管理信息化及项目的信息门户
1)当前建设工程管理领域中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项目的信息门户;项目信息门户按运行模式分两类:PSWS专用门户、ASP公用门户;国际上项目信息门户的主流是ASP公用门户;
2)项目信息门户实施的条件包括:组织件、教育件、软件、硬件,组织件起着支撑和确保项目信息门户正常运行的作用;项目信息门户的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是远程合作理论;项目信息门户为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服务,运行周期是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
3)项目信息门户的核心功能是: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交流、项目文档管理、项目参与各方的共同工作;项目信息门户的主持者是业主方(委托代表其利益的工程顾问公司);
7.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项目目标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人、物、财、产、供、销的管理,二者服务的对象和功能是不同的;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1 ) 投资控制(业主方)( 2 ) 成本控制(施工方) ( 3 ) 进度控制( 4 ) 合同管理。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包括质量控制和一些办公自动化的功能。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功能:合同基本数据查询、合同执行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分析、标准合同文本查询和合同辅助起草;
8.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意义:
( 1 ) 实现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
( 2 ) 有利于项目管理数据的检索和查询;
( 3 ) 提高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效率;
( 4 ) 确保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 5 ) 可方便地形成各种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
一、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或称运营阶段,或称运行阶段)。其中项目立项是项目决策的标志;决策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定义,包括:1)确定项目实施的组织2)确定和落实建设地点3)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4)确定和落实项目建设的资金5)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设施管理包括物业资产管理和物业运行管理, 与我国物业管理有差异。
2.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着眼全局,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项目管理的内涵: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2.项目各方都是关注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其中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 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 但也涉及设计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 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进度目标指的是项目动用的时间目标,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如工厂建成可以投入生产、 道路建成可以通车、办公楼可以启用、 旅馆可以开业的时间目标等。
3.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传统的项目管理是第一代;项目集是第二代;组合管理是第三代;变更管理是第四代;
三、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
1.影响系统目标的三大要素:组织、人、方法和工具;组织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2.组织(论)的内涵:①组织(论)主要研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要素的关系);包括组织结构模式(指令关系)、组织分工(任务和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逻辑关系);前两者相对静态关系,后一种动态关系;
②组织论用图和表表示,就是组织工具,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项目组织结构图)、
工作任务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工作流程图等。
3.项目结构图(直线)、组织结构图(单箭线)和合同结构图(双箭线)的区分是连接线。
4.项目结构图和项目结构分析:①项目结构图【WBS】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对一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②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可以有不同的项目结构的分解方法;应结合项目特点并参考以下五大原则:A.项目的总体部署B.项目的组成、C.合同结构、D.有利于目标控制、E.结合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 ③项目结构图和项目结构的编码是编制项目所有编码的基础。
5.组织结构类型及比较:职能型(传统,适用企业,多头指令);线性(指令唯一;执行效率高,路径过长;国际应用最多,适用军事组织;)矩阵型(双重指令源;可侧重某方为主;新型;适用于大型企业或组织; )
6.组织任务分工:包括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任务分工;
7.工作任务分工表的步骤:分解、(确定)分配、编表;分工表中最少要有一个主办部门;
8.施工管理的管理职能分工:1)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
2)管理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通过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比较,发现进度推迟了②筹划方案并进行比较:一班改两班/增加设备/改变施工方法③决策:最后采用一班改两班作业,增设夜班④执行:落实夜班施工条件,组织夜班施工⑤检查:检查增加夜班施工的决策是否执行,如执行是否有效
3)我国习惯用岗位责任制的岗位责任描述书来描述工作任务,而使用管理职能分工表可使分工更清晰严谨,如果还不够,可辅使用管理职能分工描述书;
9.工作流程组织的内涵:1)工作流程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2)工作流程组织包括:①管理工作流程②信息处理工作流程③物质流程组织
3)工作流程图视需要逐层细化。矩形框代表工作,箭线代表逻辑关系,菱形表示判别条件;
四、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策划)
1.项目策划的内涵和目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是专家知识的组织和集成,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为;
2.项目策划包括:【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决策阶段+总方案;实施阶段+再论证+风险】
①环境和条件的调查分析②项目定义和目标论证③组织策划、④管理策划、⑤合同策划、⑥经济策划、⑦技术策划、⑧风险策划
五、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
1.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1)设计任务委托的模式:工业发达国家多数设计单位是专业设计事务所,我国是综合设计院, 在国际上建筑师事务所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其他专业设计事务所配合其设计工作。我国业主方主要通过设计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国际上有设计竞赛条例,设计竞赛与设计任务的委托没有直接的联系。
2)项目总承包模式: ①设计一施工总承包(DB)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 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②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 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 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已在我国石油和石化等工业建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3)施工任务的委托模式:①施工平行承发包:分别承发包,发包方将施工任务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各个施工单位分别与发包方签订施工承包合同;②施工总承包:发包人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主体;总承包单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施工任务。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一部分分包给其他符合资质的分包人。③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也称管理型承包;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如果想承担,需要另行以分包商名义投标竞争;
4)施工任务委托模式的比较/总承包和总承包管理的异同(工作开展程序、合同关系、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和认可、对分包单位的付款、、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合同价格等均不同;两者唯一相同之处是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与服务)
5)物资采购模式:物资指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2.项目总承包的工作程序:( 1 ) 项目启动: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任命项目经理, 组建项目部。( 2 ) 项目初始阶段: 进行项目策划,编制项目计划,召开开工会议;发表项目协调程序 ,发表设计基础数据;编制计划,包括采购计划、施工计划、试运行计划、财务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确定项目控制基准等。( 3 )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或基础工程设计文件, 进行设计审查,编制施工图设计或详细工程设计文件。( 4 )采购阶段:采买、催交、检验、运输、与施工办理交接手续。( 5 )施工阶段:施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 竣工试验, 移交工程资料, 办理管理权移交, 进行竣工决算。( 6 )试运行阶段:对试运行进行指导和服务。( 7 )合同收尾: 取得合同目标考核证书, 办理决算手续,清理各种债权债务; 缺陷通知期限满后取得履约证书。( 8 ) 项目管理收尾:办理项目资料归档, 进行项目总结,对项目部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解散项目部。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涵1)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管理规划大纲、管理实施规划两大类文件2)(业主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涉及项目整个实施阶段;它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如采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业主方也可以委托其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3)其他参与单位也编制自己的管理规划,但只是项目实施的一个方面,体现一方利益;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规划)/管理实施规划(方案+计划等);
2)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由组织管理层或项目管理单位审定;实施规划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
七、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施工组织设计要结合工程对象的实际特点、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考虑,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和内容:①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整个项目、群体工程或大型工程施工的战略部署;②单位工程施工设计,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指导单位工程施工;③施工方案,对特别重要、新工艺等分部分项工程;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 1 )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
( 2 )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 ; 重点、 难点分部 ( 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3) 由专业承包单位施工的分部( 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应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有总承包单位时, 应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 4 ) 规模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八、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1.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①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论;
②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方法中:准备工作是分解、定义目标;实施工作是先搜集实际信息,定期比较,明确偏差,采取纠偏措施,最后调整项目目标;
③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含合同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3.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的四大措施
组织措施【任务分工、人员、流程、组织结构、会议协调、编码】;
管理措施【改变施工管理和强化合同管理(变更、控制、计划等)、价值工程方法、网络计划应用、索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数据实施管理、软件技术等】;
经济措施【和资金(计划)、资源、奖惩、激励有关】;
技术措施【施工和设计有关、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机具】
4. 动态控制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①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核心是定期比较,及时纠偏;动态控制周期一般为一个月;
②动态控制施工进度的步骤:施工进度目标逐层分解;在施工过程中对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调整施工进度目标;
③计划值和实际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成本方面:投标价&工程合同价&施工成本规划价&实际施工成本&工程款支付;
④质量目标不仅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等的质量;
九、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责任
1.项目经理综述: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负责施工的代表;
2.施工方项目经理的职责:(1)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职责;(2)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 (3)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4)建立各种专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5)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6)收集工程资料,准备结算资料,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7)接受审计,处理项目经理部解体的善后工作;(8)协助组织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工作
3.项目经理的权限: (1)参与项目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2)参与组建项目经理部
(3)主持项目经理部工作;(4)决定授权范围内的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5)制定内部计酬办法;(6)参与选择并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人(7)参与选择物资供应单位;(8)在授权范围内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9)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他权力
十、沟通和人力资源管理
1.沟通的内涵: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2.沟通两大要素和层次:表达和思维
3.沟通的三大障碍:发送者的障碍、接受者的障碍和沟通通道的障碍
4.沟通的四大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设计能力
5.沟通的五大要素:沟通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沟通的客体;沟通的介体(保证沟通的正常进行)沟通的环境(社会环境和区域环境)沟通的渠道(途径、提高沟通功效的重要环节)
6.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7.我国施工企业劳动用工中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令必须加强管理的重点对象是农民工;劳动用工的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自用工之日起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资支付的标准、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及违约责任、企业应当每月对劳动者进行工资核算,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 、且支付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季未结清应得工资、由于企业经营因难或延期支付、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十一、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1.风险综述: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量包括损失程度和发生的概率;一般包括
组织风险;经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2.风险等级和区域分布(A5最大),A通过降低概率到达B区域;
3.风险管理的原则: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4.风险管理的任务和流程:
风险识别: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施工风险识别报告;
风险评估:分析概率,分析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风险响应(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组合,难以控制的风险采取保险的方式);
风险控制(预测、调整和预警)
十一、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1.建设工程监理综述: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监理归类为业主方项目管理范畴;
3.监理特点: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
4.监理可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5.监理的责任:监理如未对方案审查、发现隐患未要求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未及时报告、未按照强制标准实施监理的则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责任包括限期改正、停业整顿并罚款、降低甚至吊销资质、追究刑事责任等;造成损失,依法赔偿
6. 监理工作的内容: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未作统一规定】、采购供应【协助业主】、施工准备阶段(分包商公司层面条件)、施工阶段(质量、进度、投资)、验收、合同管理方面;
7.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方法:①监理人员认为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可直接要求整改;认为设计文件不符合要求的,提请业主要求设计单位改正;注意:施工过程中任何方提出变更都需要经过监理的审核;②工程监理规划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编制,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在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业主批准;③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应在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并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④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采用全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施工方需提早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派驻监理人员;
第二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1.施工成本管理概述:1)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保证金返还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2)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层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层发挥现场生产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能;
3)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材、机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管理费)。
2.施工成本管理的六大环节:1)成本预测是决策的前提、预测是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成本计划应在开工前编制,是降低成本的指导性文件,是建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施工成本计划的三大指标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降低率)效益指标(降低额);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为降低成本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是建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3)成本控制应贯穿项目从投标报价开始至保证金返还全过程;合同文件、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的动态资料
4)成本核算: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核算是成本分析的基础;
5)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成本分析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
6)施工成本考核以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
3.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1)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施工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 1 ) 统一组织内部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 这些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应由各个企业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需要进行设计。( 2 ) 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并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和相对的先进性,为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支持。( 3 ) 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网络和必要的派出询价网点 ,做好市场行情预测 ,保证采购价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企业的分包商、供应商评审注册名录 ,发展稳定、良好的供方关系,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与采购工作提供支持。( 4 ) 建立已完项目的成本资料、报告报表等的归集、整理、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5 ) 科学设计施工成本核算账册体系、业务台账 、成本报告报表,为施工成本管理的业务操作提供统一的范式。
2)施工成本管理的四大措施:组织(计划、控制、变更、调度);技术(方案、设备和工艺);
经济(风险分析,资金安排,成本控制);合同(合同结构、变更、索赔与反索赔) ;
二、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编制依据和方法
1.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竞争性成本计划(投标)、指导性成本计划(以标书为依据,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实施性计划成本(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的实施性项目计划)
2.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依据不同(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范围不同(内部适用,公共适用);作用不同(内部管理,投标报价)施工预算使用施工定额,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使用;是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编制施工计划、进行经济核算、推行企业责任制的依据;施工图预算使用预算定额,既适用于建设单位也适用于施工单位;用于投标报价;
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两算对比的方法有实物对比法(比消耗量)、金额对比法(比费用);人工、材料(量和价对比)两算对比的结果是:总的水平应该是施工预算低于施工图预算;施工机械、周转材料(脚手架、模板)宜采用按其发生的费用进行对比。
3.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市场价,指导价,已签订合同价,外加工价);以成本预测为基础,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
4.成本计划的三种编制方式:成本组成(费用类别)、项目组成(组成部分)、工程进度(时间点或时间段,其中S曲线是累计值,S曲线必然包络在全部工作都按最早开始事件开始和全部工作都按最迟开始事件开始的曲线所组成的香蕉图中)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步骤、方法
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确定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及月度成本目标;收集成本数据,监测成本形成过程;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对策
3.管理行为和指标控制:1)管理行为控制程序:建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目标考核,定期检查→制定对策,纠正偏差;【过程】
2)指标控制程序:确定成本目标→收集数据,监测过程→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对策→用指标考核管理行为,用管理行为保证指标。【结果】
3)两类控制程序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两个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4.施工成本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量价分离):
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 的方法, 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耗用人工工日, 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王要手段。
材料费的控制(量采用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机具使用费的控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的施工机械的组合方式。在确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时, 首先应满足施工需要, 其次要考虑到费用的高低和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
分包合同的控制(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要确定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 决定分包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对分包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要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 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5.赢得值(挣值)法:用此方法进行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基本参数有三项: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成工作量X预算单价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计划工作量X预算单价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已完成工作量X实际单价
效果评价四大指标:绝对偏差(费用、进度偏差)和相对偏差(费用绩效指数和进度绩效指数);其中费用偏差CV=BCWP-ACWP;进度偏差SV=BCWP-BCWS;费用绩效指数CPI=BCWP/ACWP;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S
5.赢得值法的意义:费用(进度)偏差反映绝对偏差;用于同一项目做偏差分析;费用(进度)绩效指数反映相对偏差;用于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做偏差分析,比较项目的优劣;赢得值法克服了进度、费用分开控制的缺点;
6.施工成本偏差的分析方法
1)偏差分析的方法:横道图法(三杠);表格法(最常用);曲线法;
2)施工费用曲线中:理想的状态是三条曲线靠得很近,平稳上升;表示项目按预定计划进行;3)偏差原因一般有物价上涨、设计原因、业主原因、施工原因、客观原因;
四、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1.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依据会计核算(价值、系统连续)、业务核算(广、快、应对)、
统计核算(规律和趋势)(的资料和报表);
2.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析的对象是已完成的、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三算”对比。三算对比是指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之间的对比;预算成本来自于投标报价,目标成本来自于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于施工任务单。
2.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1)
五、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1)比较法: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与本行业平均水平、 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置换法,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分析时,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每一次变化后的数额-变化前的数额)
3)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相关比率法-产值工资率;构成比率法-量本利;动态比率法(不同时期指数比较如基期指数、环比指数 ))
六、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月季度成本分析;年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分析;
1)月(季)成本分析是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对于一次性的施工项目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通过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分析当月成本降低水平;通过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
2)年度成本分析,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度成本转入下一年度,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年度成本分析的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3)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三个方面:竣工成本分析;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分析及经济效果分析。
七、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人、材、机、管理费
八、专项成本分析方法:成本盈亏异常、工期成本、资金成本
1)成本盈亏异常分析:从经济核算的“三同步”入手;
2)工期成本分析:计划工期成本和实际工期成本的比较分析;
3)资金成本分析:工程收入与成本支出的关系(成本支出率=实际成本支出/实际工程款收入×100%)。
第三章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1.项目进度控制的概述:在工程施工实践中, 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施工进度控制并不仅关系施工进度目标能否实现, 它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
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 它包括:( 1 ) 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 其目的是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 进度目标有否可能实现。如果经过科学的论证,目标不可能实现,则必须调整目标;( 2 ) 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 3 ) 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 它包括定期跟踪检查所编制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其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 并视必要调整进度计划。
一、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任务与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
1.项目各方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1)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
2)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物资采购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
3)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这是设计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另外,设计方应尽可能使设计工作的进度与招标 、施工和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在国际上设计进度主要是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包括有关的说明)的出图计划。出图计划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4)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 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5)供货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供货合同对供货的要求控制供货进度, 这是供货方履行合同的义务。供货进度计划应包括供货的所有环节,如采购、加工制造、 运输等。
2.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分类
1)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进度计划组成的系统, 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逐步形成的。
(1)按照深度分类包括:总进度计划、项目子系统进度规划、项目子系统中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2)按照功能分类包括: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进度计划
(3)按照参与方分类包括:业主方、设计、施工和设备安装、采购和供货进度计划。
(4)按照不同周期分类包括:5年建设进度计划、年度、季度和旬计划。
二、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1.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内涵1)建设工程项目的总进度目标指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它是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定义时确定,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项目的既定目标进行控制。2)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总进度不仅只是施工进度,它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招标工作进度;施工前准备工作进度等等。
3)控制前,首先就需要对项目总目标论证,要是可行,就进一步细化;不可行,就提出调整建议,提请项目决策者审议;
2.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论证1)总进度目标论证的核心工作是通过编制总进度纲要论证总进度目标的可能性;
2)总进度纲要的主要内容;(三总一子里程碑)
( 1 ) 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 2 ) 总进度规划;( 3 ) 各子系统进度规划;
( 4 ) 确定里程碑事件的计划进度目标;( 5 ) 总进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3)总进度纲要编制的程序;【先分析再编制(先小后大)】
(1) 调査研究和收集资料;(2) 项目结构分析;(3) 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4) 项目的工作编码;(5) 编制各层进度计划;(6) 协调各层进度计划的关系,编制总进度计划;(7) 若所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不符合项目的进度目标,则设法调整•,(8) 若经过多次调整, 进度目标无法实现,则报告项目决策者。
三、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方法
1.横道图的特点:直观,简单;但是工序的逻辑关系不太清晰,适用于手工编制;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和时差;调整只能用手工方式,难以适应大的进度计划系统;
2.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
1)一切工作应该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对应的一对节点,要求箭尾节点编号小于其箭头节点编号,即i<j,节点编号顺序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不允许重复;
2)持续总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非唯一);可用双线或粗线标注;
3)严禁(循环回路;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线;无箭头或箭尾节点的箭线);不宜交叉,采取过桥法和指向法;唯一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
4)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入或者引出,可用母线法;5)网络图必须正确表示逻辑关系;
3.双代号网络图核心参数:
1)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或者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一般没特别说明要求工期的话,默认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
2)六大时间参数的定义:
(1)Di-j 即工作持续时间;(2)ESi-j即最早开始时间: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3)EFi-j即最早完成时间: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最早完成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持续时间;
(4)LSi-j即最迟开始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开始的最迟时刻;
(5)LFi-j即最迟完成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完成的最迟时刻,最迟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持续时间;(6)TFi-j即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7)FFi-j即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3)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示,有自由时差加波形线表示;宜按各个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编制;某些工作的箭线长度不足以到达该节点的时候,用波形线补足,箭头画在波形线与节点连接处。
4)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逻辑关系;虚工作只能处在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和双代号特点相比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表达,且不用虚箭线,故绘图较简单;网络图便于检查和修改;工作持续时间表示在节点之中,没有长度不够形象直观;表示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箭线可能产生较多的纵横交叉现象;
5)单代号网络图关键路线:至始至终由时间间隔为0的工作组成的线路;由关键工作组成且相邻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的线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
6)单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时间间隔(LAGi,j)=紧后工作的ES-本工作的EF
自由时差=该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总时差=min{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其与紧后工作的时间间隔之和}
7)线路的优化: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周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当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要求工期时,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工期要求,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要考虑:缩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质量、安全);
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成本和进度匹配);缩短时间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成本);
8)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四大措施1)组织措施2)管理措施: 3)经济措施: 4)技术措施:设计计划和施工技术的选用(施工方案、技术和工具);
第四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 , 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 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2、质量管理就是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质量改进四大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设定标准(计划值)、测量结果(收集实际值)、评价(分析)、纠偏;
4.建设项目的各方都应围绕业主的质量总目标努力;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应满足建设单位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律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5.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任务:对项目参与各方质量行为和项目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控制。
6.项目质量控制是建设方、设计勘察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 供应商。
8.施工质量的基本特性: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9.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4M1E)
人的因素: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都是对人的控制;最重要因素
机械的因素:机械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施工工具,工程设备是组成工程实体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的因素: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方法的因素: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
管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单位之间的协调等;
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工程交易市场和行为的规范、政府的监督管理和廉政管理等;作业环境: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场地给排水、道路运输条件等。
10.质量的形成过程:识别,定义(主要在设计阶段),实现;
11.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
1)风险的识别: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质量风险分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导致风险或错误)、管理风险(做得不够)和环境风险(社会和现场环境)。
2)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估各种质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各种质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量。
3)风险的对策:规避、减轻、转移(分包、联合承包、担保、保险)、承担(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留;预留不可预见费)及组合;进而形成项目质量风险管理计划;
4)风险控制:在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的基础上,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对各种质量风险进行监控,包括对风险的预测、预警。项目质量风险控制需要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
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和影响因素分析
1.全面质量管理TQC的内涵: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企业或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指引下, 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TQC 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2.全面(各方)、全过程、全员(内部全体)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项目参与各方所进行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称 ;
( 2)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控制的主要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 勘察设计过程;设备材料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实施过程; 检测设施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 ;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
3.质量控制的PDCA:PDCA循环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计划(P)包括明确质量目标和制定行动方案,实施(D)将目标值转换为实际值,根据质量计划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及具体的实施活动;检查(C)一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二是检查执行的结果;处置(A)包括纠偏和预防改进;
4.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对比
5.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既不是业主方也不是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保证体系, 而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一个工作系统,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项目实施的总组织者负责建立;
6.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四大原则:
分层次结构、目标分解原则、质量责任制、系统有效性原则(共同遵循,不能冲突);
7.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程序
确立系统质量控制网络(各层质量控制负责人);制定系统质量控制制度(形成管理文件、手册);分析系统质量控制界面(依据合同职能分工确定静态界面、以实施过程中的衔接配合关系及协调确定动态界面);编制系统质量控制计划(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建设单位)负责主持编制总质量计划)
8.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休系的运行环境:
1)合同结构2)资源配置3)组织制度;其中人员和资源的配置是质量控制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的建立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9.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生命):1)动力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是核心机制。
2)约束机制3)反馈机制4)持续改进机制。
10.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基于事实、与供方互利
11.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方针和目标、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
1)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纲领性文件;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和细则;3)如在控制体系中出现偏差,则质量记录不仅需反映偏差情况,而且应反映出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纠正效果。
1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来评价的,企业获准认证的有效期是三年,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通常是每年一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发生不符合认证要求情况时采取认证暂停的警告措施;存在严重不符合规定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的认证撤销、撤销的企业一年后可重新提出认证申请;注意注销和撤销
2.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事前控制(设定目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方案、设置质量控制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
事中控制(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自我控制是第一位的,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事后控制(对质量活动结果评价、认定、纠偏,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包括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 认定 ;对工序质量偏差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 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
3.事前控制-质量计划:合同环境下,质量计划是企业向顾客表明质量管理方针 、目标及其具体实现的方法、 手段和措施的文件, 体现企业对质量责任的承诺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现行的施工质量计划有三种形式:( 1 )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2 )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含施工质量计划);( 3 ) 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含施工质量计划) 。
4.项目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由自控主体(承包企业)编制;
施工质量计划的审批:项目经理部主持编制,企业内部审批(组织管理层);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报监理机构审查,总监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组织层审查实现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监理方审查实现计划和方案的合规性;
施工质量计划在审批过程中,对监理机构审查所提出的建议、希望、 要求等意见是否采纳以及采纳的程度, 应由负责质量计划编制的施工单位自主决策。在满足合同和相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 确定质量计划的调整、 修改和优化, 并对相应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5.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
1)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
2)选择质量控制点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点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对象;( 1 ) 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 2 ) 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3 ) 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 4 )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 ) 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6 ) 用户反馈指出的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除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外,还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质量控制点包括人、材料、方法、技术参数、技术间歇、施工顺序、常见的质量通病、三新、不稳定或不合格率高、特殊地基或结构;
3)质量控制点的管理:首先做好事前质量预控工作;其次做好交底;最后做好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施工质量控制点细分为见证点(重要部位、特种作业、专门工艺;旁站)和待检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6.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
1)职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是对人的控制;
2)材料是实体质量的基础,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建筑材料或设备;
3)施工工艺的现金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
4)机械设备是所有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
5)环境因素中自然环境(地质水文)、管理环境(体系制度和协调)、作业环境(现场的给排水等)
7.项目层级的划分(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
1)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2 ) 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2)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 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2 )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 ) 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4)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5) 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单位( 子单位)工程。
8.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室内进行)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计量、测量和平面图控制;施工单位开工前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基准线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结果报监理审核;
9.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工序作业质量是直接形成工程质量的基础;
(1)工序施工条件控制:工序施工条件是指从事工序活动的各生产要素质量及生产环境条件。 ( 2)工序施工效果控制:工序施工效果主要反映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工序施工效果控制属于事后质量控制;
(3)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有: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建筑幕墙、钢结构及管道工程;
2)施工作业质量的自控(交底-实施-检验)自控的4大要求: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坚持标准、记录完整;
3)隐蔽工程验收与成品质量保护(程序性)
10.现场检测方法(目测法、实测法、实验法);
目测法:看、摸、敲、照,凭借主观判断
实测法:靠、量、吊、套,跟标准对比偏差
实验法:理化试验:物力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及性能测定,无损检测:超声波和射线探伤
6.施工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协调:
1)项目设计质量的控制的5大要素:功能性、可靠性、观感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
2)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向所有的施工实施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 使实施单位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 深入发现和解决各专业设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消除施工图的差 错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图纸内部存在某些矛盾, 或工程材料调整与代用, 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等, 需要通过设计单位明确或确认的,施工方必须以技术核定单的方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报送设计单位核准确认。
3)设计变更:在施工期间无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 需要进行局部设计变更的内容,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先将变更意图或请求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经设计单位审核认可并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后,再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指令》。
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和竣工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施工过程质量验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及竣工质量验收(单位工程);其中检验批和分项工程是验收的基本单元;检验批是最小单位,是整个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其中资料是前提,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是关键;
2.质量验收:检验批指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由监理工程师、施工方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要求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质量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施工及质量检查记录;
分项工程由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要求分项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合格、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完整;
分部工程按照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由总监、施工方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要求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地基及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符合要求、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3.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处理:
一般缺陷通过翻修或更换,重新验收;
个别试块不满足要求难以确定是否验收,请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时应予以验收;当经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就予以验收;严重缺陷或超过检验批范围,经法定检测单位认定不满足最低限度的安全储备和使用功能的,必须加固,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通过返修及加固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严禁验收;
4.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的依据:( 1 )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条例和办法;
( 2 )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 ) 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 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 5 )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6 ) 其他相关文件。
2)竣工验收的标准;
( 1 )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 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和功能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 )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 )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竣工验收的程序:(自检-预验收-正式验收)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可分为验收准备、竣工预验收和正式验收三个环节进行。整个验收过程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总分包各方的工作, 必须按照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职能分工,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进行竣工验收的组织协调。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 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时间、地点、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会议。
4)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备案。 备案部门在收到备案文件资料后的15日内,对文件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工程,在验收备案表上加盖“竣工验收备案专用章”,并将一份退建设单位存档。
五、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分类、预防和处理
1.质量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责任分类:指导责任事故和操作责任事故; 2)按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技术类(技术错误或不合适)、管理类(管理不完善或失误)、社会、经济类(偷工减料等)
3)按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分:(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
2.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
1)事故处理的依据:(1)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2)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
(3)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4)相关的建设法规
2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1)事故报告(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调查(未有伤亡事故,政府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
(2)事故原因分析(3)制定事故处理的方案(4)事故处理(5)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3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
修补处理(较轻问题,经修补不影响功能或外观要求,比如蜂窝麻面、裂缝);
加固处理(危及承载力)
返工处理(经修补仍不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或无法修补)
限制使用(修补后无法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又无法返工只能减荷使用)
不作处理(4种情形):
(1)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要求;(2)后道工序可弥补缺陷;(3)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4)法定检测达不到要求,经原设计单位核算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报废处理(所有方法不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无论如何,安全等级不能让步;
六、数理统计方法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
1)分层法:把形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门别类分组;关键是调查分析的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根据管理要求和统计的目的来分层;
2)因果分析法:(树枝图或鱼刺图),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之间的关系,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排列图法:(主次因素分析图/ABC法)寻找影响质量问题的主、次、一般因素
A类问题(累计频率0-80%)为主要问题应重点管理
B类问题(累计频率80-90%)(为次要问题应次重点管理
C类问题(累计频率90-100%)为一般问题应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4)直方图用于描述质量分布状况的,质量的波动情况(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反映质量过程能力,一是看形状,二是看分布区间的宽窄;
七、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内容和职能
1.政府监督的依据(抢险救灾、临建、低层农民房自建不受限)和职责的划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交通、水利对专业管理);
2.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是强制性;
3.政府质量监督的职权(文件,现场检查,责令整改);
4.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比例75%;有固定场所和物质基础、有健全的制度等)和人员(工程大专或执业资格、三年经验、熟悉标准、道德)的条件
5.政府质量监督程序:
1)受理手续(开工许可证)、2)编制计划并实施3)抽检检测、
4)竣工验收、5)形成质量监督报告6)建立监督档案(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第五章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概述:体系有10个核心要素(体现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②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③法规和其他要求④目标⑤结构和职责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⑦运行控制⑧绩效测量和监视⑨审核⑩管理评审;有7个辅助要素(支持体系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①培训、意识和能力②协商和沟通③文件④文件和资料控制⑤应急准备和响应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⑦记录控制;运行模式“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评审和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过程,螺旋上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比较:
1)四同(主体、目标、原理、无绩效标准)
目标:一是分别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 改进管理绩效;二是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三是减小风险降低成本;四是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原理:均强调预防为主、系统管理、 持续改进和PDCA循环原理
作用:不规定具体的绩效标准,它们只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基础、条件和组织保证。
2)两不同(对象和管理侧重点不同)
对象:前者是使员工和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条件满意。后者使公众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满意。
侧重点:前者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 评价风险、 控制风险、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满足员工和相关方的要求。后者通过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分析, 进行环境管理,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职业健康的全过程管理
1)项目决策阶段(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评价-合法)
2)设计阶段(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费用安排/在总概算中,需明确安全环保设施费、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费、设计者对设计负责)
3)施工阶段(依据安全措施申请施工许可证,并落实措施;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备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总包单位负总责)
4)验收及试运行阶段(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部门在接到申请后的30日内完成验收;需要试生产的项目,应在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环保部门申请对配套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管理体系方针的意义:不仅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而且是评价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
2)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及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
3)管理体系的维持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由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对体系评价,判断组织管理体系面对外部变化的适应有效性)、合规性评价(分公司级、项目组级、后者由项目经理组有关人员对施工中的遵守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施工时间超过半年、评价不少于1次、公司级评价每年一次);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危险源和风险控制,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的处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2)安全生产许可有效期是3年,需要延期的应在期满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6年,每3年复审1次,申请复审前或延期复审前安全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
4)当员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变换工种或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在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为重要;
5)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预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措施、辅助用房及设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6)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检查“三违”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7)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设施(安全技术方职业健康方面、生产辅助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设入生产和使用;
6.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
预警体系包括外部环境预警体系、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
预警体系建立的四大原则:及时性、全面性、高效性、客观性;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包括预测、信息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评价组成;几个阶段中信息和标准都是共享和统一的;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预警分析是辨识,预控对策是纠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7.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运行
监测(所有信息);识别(用评价指标分析,找异常);诊断(找出危险性最高,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评价(评估后果,预测趋势,必要时准确报警)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 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其中,监测活动的检测信息系统, 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享的, 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入到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中。 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
8.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
1)安全控制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安全控制的目标是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
2)控制的程序 :确定每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目标;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持续改进根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结果,对不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修改、 补充和完善。
3)技术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开工前制定;全面性和针对性;全面、具体、可靠;须包括应急预案和施工总平面图;
4)安全技术交底:对于涉及“四新”项目或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单项技术设计,必须经过初步设计技术交底和实施性施工图技术设计交底两阶段技术交底;
9.建设工程安全隐患
人的不安全因素: 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和违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 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也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作为间接的原因。
10.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治理原则
1) 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设置多道防线,如道路上一坑,设防护栏及警示牌);
2) 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人的操作上及设置安全防护上多角度考虑);
3) 直接和间接隐患并治的原则;
4) 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如急时切断电源并组织疏散、抢救、定期组织训练和演习);
5) 动态治理原则(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6) 重点治理原则
11.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1)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的目的:应急预案对特定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措施的计划安排,是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防止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出现混乱, 能够按照合理的响应流程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
2)应急预案的制定, 首先须与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相结合, 特别是与这些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一旦控制失效可能导致的后果相适应, 还要考虑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伤害和损失。
3)应急预案的管理
评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施工单位有厉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备案: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县级以上部门负责区域内企业;央企总公司由国务院相关部门管理,其所属公司由省级或设区的市级管理;
实施:施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奖惩:施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有关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施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2.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1)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在12类职业伤害事故中,在建设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7类 。
2)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 1 ) 轻伤事故, 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能引起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的事故,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1 个工作日以上(含 1个工作日 ), 105个工作日以下; ( 2 ) 重伤事故,一般指受伤人员股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或者造成每个受伤人损失105工作日 以上(含 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的事故;( 3 ) 死亡事故,其中,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3.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注意和质量事故的对比)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原则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这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1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范
1)施工单位施工报告要求: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向施工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
16.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
(1)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主管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主管部门(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ƒ建设主管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接到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该部门可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2)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范
1)安全事故处理的整体流程
(1)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以上人民政府可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也可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 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3)现场勘查(4)分析事故原因(5)制定预防措施
(6)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报告的期限可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7)事故的审理和结案(重大、较大、一般事故,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曰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 批复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30日)
1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等共11项内容;
2)现场文明施工的措施: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确立项目经理为现场方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落实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措施(施工总平面图是现场管理、实现文明施工的依据;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市区市容景观围档不低于2.5米、其他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必须明显划分,确因场地狭窄不能划分的,要有可靠的隔离栏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应积极推行硬地坪施工等);
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4)抓好文明施工建设工作;
19.环境保护
1.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设计、施工、投产三同时进行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3.建设过程中的污染分场内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前者的防治属于职业健康问题,后者的防治属于环境保护;
20.建设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1)大气污染的防治:清理高大建筑物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撒;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大城市市区的建设工程已不容许搅拌混凝土。在容许设置搅拌站的工地, 应将搅拌站封闭严密, 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除尘装置, 采用可靠措施控制粉尘污染。
2)水污染处理:搅拌站废水、水磨石污水,要设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或利用;
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以免污染水体;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要设隔油池;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
3)施工现场防噪的控制措施:声源控制(防止噪声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加工工艺;在声源处(鼓风机、压缩机等)安装消声器;
传播途径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控制人为噪音(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10点到次日早晨6点停止噪声作业。情况特殊的,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思想:采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具体有五大处理方法:回收利用(粉煤灰利用、废钢铁利用)、减量化(浓缩、无害焚化、烧成灰烬、热解)焚烧、稳定固化(利用水泥、沥青包裹废物)、填埋(禁止填埋有毒有害废弃物)。
5)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包括现场宿舍、食堂、厕所、其他卫生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合同与合同管理
1.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及合同的签订
1-发包人可以通过招标、询价采购或直接委托来选择任务的实施单位。
2.公开招标优点:招标人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在众多的投标人中选择保价合理、工期较短、技术可靠、资信良好的中标人。如国际竞争招标和国内竞争性招标。
缺点:招标人资格审查和评标的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且可能因资格预审把关不严导致鱼目混珠的现象发生。
3.邀请招标: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如有限国际招标。
3-招标信息的发布和修正
发布: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应至少在一家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指定报刊在发布招标公告的同时,应将招标公告如实抄送指定网络;指定媒介等不得收取费用;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5日;投标人必须自费购买相关招标或资格预审文件,但招标人对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收费应当合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修正:如果招标人在招标文件已经发布后,发现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或修改,必须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时限:应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发出;形式:所有澄清文件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全面:所有澄清文件必须直接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说明: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
4-资格审核、标前会议和评标
5-投标步骤
6-合同的谈判与签约
1.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是要约邀请,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是要约,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最终订立书面合同,合同成立并生效;
2.具体条款可以谈判,但计价方式一般不做调整;
3.对于工期较长的建设工程,容易遭受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给承包人造成较大损失。价格调整条款可较公正地解决这一承包人无法控制的风险损失,规定了是否调整及如何调整合同价款;合同计价方式及价格调整条款共同确定了工程承包合同的实际价格;4.合同谈判结果及对合同内容排除性声明,以《合同补遗》或《谈判纪要》的形式;5.谈判结束后,形成合同文本草案,双方代表认可后形成正式文件,双方核对无误,草签,谈判阶段结束。6.承包人及时提交履约保函,正式签署合同;
2.建设工程合同的分类和内容项目总承包合同、施工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施工劳务分包、物资采购合同、工程监理合同
1.合同文件概述:1)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咨询合同属于委托合同;2)国际上不同的组织都编制了不同合同示范文本;如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AIA—美国建筑师学会,AGG—美国总承包商会,ICE—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3)在国际合同中,业主可以选择某个单位作为指定分包商,指定分包商一般应与承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接受承包人的管理和协调;
2.合同文件解释的优先顺序1)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函及其附录; 4)专用条款及其附件; 5)通用合同条款;6)技术标准和要求;7)图纸; 8)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 9)其他合同文件;签署日期在后和内容重要的排在前面;
3.施工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组成和名词解释
1-合同文本的组成: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
2-名词解释: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基准日期、天、竣工日期、暂列和暂估金额、计日工、质量保证金
3-发包人责任和义务
图纸的提供和交底;对化石、文物的保护;出入现场的权利;场外场内交通;
许可或批准;提供施工现场;提供施工条件;提供基础资料;资金来源证明及支付担保;支付合同价款;组织竣工验收;现场统一管理协议;当工程或工程的任何部分对土地的占用所造成的第三者财产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4-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
1)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和施工进度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计划,并对所有施工作业和施工方法的完备性和安全可靠性负责;负责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工作(更多强调施工作业本身的影响);
2) 承包人不得将工程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第三人;除合同外约定,未经发包人同意,不得将工作分包给第三人;承包人向就分包工程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5-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经发包人批准后实施,是控制进度的依据,发包人和监理人有权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工作进度情况;工程师对进度计划予以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并不免除承包人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度计划本身的缺陷应承担的责任。
2)工期延误:谁引起,谁承担责任。
3)暂停施工:1)谁引起,谁承担责任。2)程序
4)提前竣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压缩合理工期;
4)竣工日期【实际竣工日】
6-质量控制
1)承包人的质量管理:对于发包人和建立违反法律和合同的错误指令,有权拒绝实施;所有方的权利都建立在法律和合同基础上;
2)监理的质量管理:监理进行的检查和检验,不免除或减轻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3)隐蔽工程检查:经承包人自检确认的工程隐蔽部位具备覆盖条件后,承包人应通知监理人在约定期限内检查;监理人未按约定时间检查的,承包人可自行完成覆盖工作,并作相应记录包送监理人,监理人应签字确认。事后对检查记录有疑问的,可以约定重新检查,合格的费用和损失由发包人支付;不合格的由承包人支付;
4)不合格工程的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
5)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自检合格通知监理验收;验收资料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6)缺陷责任与保修:缺陷责任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缺陷责任期满后承包人仍负保修义务;
7)保修责任: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算,最低不得低于法定最低保修年限;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自转移占有之日起算;
7-费用条款:
1)预付款:预付款必须专款专用,承包人收到预付款同时向发包人提供预付款保函;保函形式较为公平;2)计量:7天
3)进度款:承包人向监理提交进度付款申请单,监理收到后7天内完成审核报发包人,发包人7天内完成审查,无异议发包人签认进度付款证书;发包人应在进度付款证书签发后的14天内,支付给承包人;发包人出具进度付款证书,不应视为发包人已经同意、批准或接受了承包人完成的该部分工作;
4)支付分解表(进度款):实际与计划不一致,修改分解表;
2.分包合同-专业分包
1)专业分包合同中承包人和专业分包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照施工合同中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进行平移。
2)分包人和发包人的关系:发包人须服从承包人转发的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与分包工程有关的指令。未经承包人允许,分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发包人或者工程师(监理)发生直接工作联系,分包人不得直接致函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也不得直接接受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的指令;
3)分包人要向承包人提供各种进度计划及统计报表;提交施工组织设计;随时接受承包人根据合同发出的所有指令;
4)分包合同价款与总包合同相应部分价款无任何连带关系;分包合同价款方式应与总包合同约定的一致;
2.分包合同-劳务分包
1)承包人义务: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完成劳务分包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各种设施和资料、工程测量等等;
2)保险类:承包方人员、发包人人员、设备、材料及第三人保险由承包人承担、办理或获得;分包人自有人员和设备自筹办理保险支付费用,为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劳务报酬最终支付:全部工作完成后,经工程承包人认可的14天内,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承包人接收到结算资料14天内合适,给与确认或修改意见,确认后14天内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尾款。
3-物资和设备采购合同
1)材料包装物一般由建筑材料的供货方负责供应;
2)材料交货:一般由采购方在签订合同时提出要求,供货方代办发运,运费由采购方负担;
3)材料验收:驻厂、提运、接运和入库验收(最广泛正式)
4)材料交货:送货以收货戳记,提货以提货单,委托代运以承运单位签发的日期为准;
5)设备价格和支付:设备采购合同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包括税费、保险费、运费等杂费);支付一般分三次,制造前10%预付款,交货80%,保证期满,签发最终验收证书后支付;
4-项目总承包合同
1)从时间范围上,一般可包括从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包括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试车等内容;
2)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3)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设计缺陷自行修复;设计审查工作由发包人承担;设计审查部门的费用、耽误的时间由业主负责;
4)采购和材料:发生的费用由业主承担,材料所有权归业主;
5-工程监理合同
1)监理的工作范围(合规性、程序性、服务性):编制监理规划,并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委托人,然后编写监理实施规划;
2)监理人要更换总监,应提前7天向委托人书面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更换;
3)监理人的职责:协调甲乙方关系和争议;提供仲裁或司法的证明材料;监理变更超过授权范围,须经委托人批准;若紧急情况,须发出指令后的24小时后书面报告;发现承包商人员不能胜任,可要求调换;
3.合同计价方式(单价、总价和成本加酬金)
1)单价合同:适合工程量一时尚不明确、具体予以规定的工程;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变动单价合同。
特点:单价优先;实际进度款的支付以实际完成工程量乘以合同单价进行计算;当总价和单价的计算结果不一致时,以单价为准调整总价;
优点:(工程量)对发承包双方都比较公平,可以缩短招标准备时间和投标时间;价格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
缺点:业主核查工作量大;对投资控制不利;
2)总价合同: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变动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中,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承包商承担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的风险;适用于施工期限一年左右的项目;
变动总价合同: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使使用的工、料成本增加的,可按合同约定对合同总价进行调整;
对于建设周期一年半以上的项目,应考虑下列因素对价格的影响:(1)劳务工资以及材料费用的上涨(2)其他如运输费、材料费、电力等价格的变化(3)外汇汇率的不稳定(4)国家或(省、市)立法的改变引起工程费用的上涨;
适用条件:总价合同一般在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任务和范围比较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比较清楚的情况下采用。
3)成本加酬金合同:适用于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或CM模式,在国际上,项目管理合同、咨询服务合同等也多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适用条件:工期紧,如抢险救灾工程;工程复杂结构方案不能确定或不能进行招标的项目,如研究开发性质的项目;
缺点:不利于业主投资控制,业主风险大;承包商风险低,利润较有保障;
优点:(1)可以通过分段施工缩短工期,而不必等所有施工图完成才开始招标和施工;(2)可以减少承包商的对立情绪; (3)可以利用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专家,帮助改进或弥补设计中的不足;(4)业主可以根据自身力量和需要,较深入地介入和控制工程施工和管理; (5)也可以通过确定最大保证价格约束工程成本不超过某一限值,从而转移一部分风险。
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四种形式
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成本估计不准,但可能变化不大)成本实报实销,再付一笔约定的酬金;成本加固定比例费合同(很难描述工程范围,或工期紧迫,无法编制招标文件时)成本实报实销,再付一笔成本的百分比的酬金;成本加奖金合同:不能确定合同价,仅能制定一个估算指标,超过顶点对承包商罚款,低于低点加大酬金比例,在上、下限之间完成,支付成本和酬金;最大成本加费用合同(设计深度达到能报总价)超过所报总价,承包商支付,低于所报总价,节约部分或归业主或两者分享。在非代理型(风险性)CM模式的合同中就采用这种方式。
4.建设工程担保的种类和内容(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和支付担保)
1-建设工程合同风险
1)合同风险来源(工程本身和合同本身)工程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合同不完全特征;根源是信息的不对称。
2)工程合同风险的分类:合同工程风险(客观原因造成)和合同信用风险(主观原因造成)。
3)施工合同风险的类型:项目外界环境风险(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项目组织成员资信和能力风险(业主方、承包商、分包商、供货商、政府、周边居民);管理风险;
4)工程合同风险分配的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2-建设工程保险的内容
1.除外责任:工程保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风险问题,只是转移了部分重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除外责任属于免赔责任,一般包括:1)投保人故意行为所造成的损失;2)因被保险人不忠实履行约定义务所造成的损失;3)战争或军事行为做造成的损失;4)保险责任范围以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失;
2.工程保险种类:(1)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国内通常由项目法人办理,且以双方名义共同投保,国际上通常由承包人办理;(2)第三者责任险(一般附加在工程一切险上)(3)人身意外伤害险(4)承包人设备保险。
3-建设工程担保的种类
4-建设工程担保
1.投标担保:投标人提供给招标人,筛选投标人、投标有效期内不撤回标书、中标后与业主签约并提交业主要求的履约担保;现金、支票;银行保函;从投标保证书起提交投标书至投标有效期;投标总价的2%;
2.履约担保:投标人提供给招标人;投标人保证履行合同义务;银行保函(有条件的);履约担保书;保留金起开工之日至保修期满;缺陷责任书发出后14天退还;合同金额10%;
3.预付款担保:承包人提供给发包人;保证正确、合理使用;形式是银行保函;保证、抵押;4.支付担保:发包人提供给承包人;承包人提供给分包人,保证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银行保函;5.履约保证金,担保公司担保;签订合同至履约期满;合同金额的20%-25%;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分析、交底、控制和分包)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分析
1)合同分析的作用:分析漏洞、解释有争议的内容;分析合同风险、制定对策;合同任务分解落实;
2)合同分析的内容:法律基础、承、发包人的责任、三控、违约、验收、移交和保修(关键节点;结构等同于合同内容);
3)竣工验收合格即办理移交。 移交作为一个重要的合同事件,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表示:( 1 ) 业主认可并接收工程,承包人工程施工任务的完结;( 2 ) 工程所有权的转让;( 3 ) 承包人工程照管责任的结束和业主工程照管责任的开始;
( 4 ) 保修责任的开始;( 5 ) 合同规定的工程款支付条款有效。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交底
1)合同和合同分析的资料是工程实施管理的依据。合同分析后,合同管理人员向各层管理者合同交底(学习合同条文、合同总体分析结果);
2)合同交底的内容:
( 1 ) 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理解;( 2 ) 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小组或分包人;( 3 ) 将工程项目和任务分解,明确其质量和技术要求以及实施的注意要点等;( 4 ) 明确各项工作或各个工程的工期要求;
( 5 ) 明确成本目标和消耗标准;( 6 ) 明确相关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 7 ) 明确各个工程小组( 分包人)之间的责任界限;( 8 ) 明确完不成任务的影响和法律后果;( 9 ) 明确合同有关各方(如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合同控制
1)合同跟踪的依据:合同及依据合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原始记录、报表、验收报告、现场情况;
合同跟踪的对象:承包的任务(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数量、成本的增加和减少)工程小组或分包人的工程和工作、业主和其委托的工程师的工作;
2)合同实施偏差处理的调整措施:
组织措施(增加人员投入、调整人员安排、工作流程及工作计划)
技术措施(变更方案)经济措施(增加投入、经济激励)
合同措施(合同变更、签附加协议、索赔)
3)合同变更管理:(1)程序:提出工程变更-批准工程变更-发出变更指令及执行(2)工程变更指令由工程师发出、当变更的价格和工期补偿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工程师可先发布变更指示实施变更,承包人一般应无条件执行工程变更指示;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施工分包管理
2)对施工分包单位进行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施工总承包单位或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专业分包人进场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审核、公司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所有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需经项目部转交设计单位签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2-诚信自律
1.不良行为记录(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执业行为规范,受到县级以上处罚形成的记录)和诚信记录(受到县级以上表扬)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良好记录公布期限一般3年,不良记录公布时间为处罚决定做出的7日内、公布的期限为6个月至3年、同时除在当地发布外、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公布,对于整改有实效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缩短不良记录的公布期限但不得少于3个月;
2.不良行为记录包括资质(资质获取、变更违法及借让他人、超范围、人员无证等)、承揽业务(中标或承揽、违约、转包等)、工程质量(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未检验检测材料、未出具保修书)、工程安全(14个制度的内容含文明施工)、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资;
6.建设工程索赔的依据、方法和计算
1-施工合同索赔概述:1)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而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索赔事件又称干扰事件;2)不可预见的外界物质障碍(岩石、淤泥、地下水、文物、古墓)属于发包人的风险,不可抗力事件(无法控制、不能合理预见、不能合理避免、不归因于他方)属于发包人的风险。
3)索赔的分类
2-施工合同索赔的依据和证据
1)索赔的依据:合同文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惯例;
2)索赔证据要求: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关联性、有效性;
3)索赔成立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与合同对照,造成承包人成本额外支出或者直接工期损失;受损原因不属于承包人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承包人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提交索赔意向通知和索赔报告;
3-施工合同索赔的程序
1)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该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发包人或工程师(监理)书面形式的索赔意向书(事件概况、发展动态、依据和理由、影响等,不涉及金额);【承包人接受竣工付款证书无权提之前的索赔】
2)发出意向书之后的28天内,向工程师提交详细的索赔文件和资料;连续性影响需要按照28天的间隔提交中间报告,并在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索赔报告,否则将失去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
3)监理在收到索赔通知书的42天内,将索赔结果答复承包人,承包人接受结果的,发包人在结果答复后28天内完成赔付。
4-施工合同索赔的资料
1)索赔资料的准备:1.掌握事件经过;2.分析原因,划清责任,确定依据;3.损失计算;4.收集证据;5.起草索赔文件(索赔报告);
2)索赔文件内容:概述,论证(关键,定性),计算(定量),论据。
3)反索赔要点:报告时限性、事件真实性、原因责任分析、理由、证据、和索赔值;
4.对索赔报告的反击或反驳要点
1) 索赔要求或报告的时限性;2)索赔事件的真实性;3)干扰事件的原因 、责任分析;4)索赔理由分析:分析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与合同条款或有关法规一致 ,所受损失是否属于非对方负责的原因造成 ;5)索赔证据分析; 6)索赔值审核;
5-施工合同索赔的计算
(1)人工费:(完成额外工作、非承包商原因的工效降低、超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法定人工费增长、非承包商原因工程延期导致的人工窝工费、工资上涨费);
(2)材料费: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客观原因材料涨价、非承包商原因工程延期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及超期储存费;
(3)施工机械使用费:完成额外工作的机械使用费、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工效降低、由于业主或工程师导致的机械停工的窝工费,自有设备按台班折旧费计算,租赁机械按调出调进价和租金计算;(4)分包费用(5)现场管理费(6)利息(7)总部(企业)管理费
(8)利润:由于(工程变更、文件缺陷或技术错误、业主未及时提供现场)可索赔利润,但工程暂停期间工程师很难同意加入利润。
5-施工合同索赔的计算
1.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1)实际费用法(在直接费的基础上加间接费加利润)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总费用法(发生多次索赔事件,重新计算该工程的实际总费用)(3)修正的总费用法(准确程度已接近实际费用法)。
2.非承包商原因造成关键线路上的延误都有是可索赔延误,造成非关键线路上的延误取决于该工作拥有的总时差;少于总时差,业主一般不会给予工期延长,但可能会给费用。大于总时差,非关键工作转化为关键工作,从而可索赔延误。
3.工期索赔值的计算方法:直接法(索赔事件处在关键线路上,延误时间就是工期索赔值); 比例分析法(按工程量的增减比例,会计算例题);网络分析法(将所有干扰事件的延长时间代入网络重新计算出新工期,和原工期之差就是工期索赔值)。
6.国际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种类和特点、订立和履行、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国际工程招标是最主要的合同订立形式:
“新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发包人设计、由咨询工程师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单价合同;
“新黄皮书” 【永久设备和设计—建造合同条件】承包商做绝大部分设计的工程项目总价合同(发生法规或物价波动,合同价可调);
“银皮书” 【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承包商负责所有设计、采购、建造工作,要提供一套设施配备完整、可以投产运行的项目;一般采用固定总价方式;(只有在某些特定风险出现时才调价);
【简明合同条件】投资较低的一般不需要分包的建筑工程、或尽管投资较高,但工作简单、重复或建设周期短的工程;采用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或其它形式;
AIA美国建筑师学会的相关条款,主要用于私营的房屋建筑工程;
JCT主要适用于传统的施工总承包;
2.国际施工承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2.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协商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首选的最基本方式;
3.调解的优点(引入第三人,但依然不伤和气)
4.仲裁的特点:(在双方的合同中约定仲裁是否为终局性)效率高、周期短、费用少、保密性、专业化(具有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和法规等知识的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
5.DAB(争端裁决委员会)由合同双方协商定、一般是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专家、不得与业主和承包商有经济利益关系、费用低、裁决不具有强制性和终局性、任何一方不满都可提请仲裁;报酬由业主和承包商各支付一半;
第七章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内涵:信息传输(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2.信息管理手册的内容
1)信息管理手册描述和定义信息管理的任务、执行者(部门)、每项信息管理任务执行的事件和其他工作成果;是信息管理的核心指导文件;
2)施工方、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其他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各方都应编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册,以规范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有:
确定信息管理的任务‚确定信息管理的工作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
ƒ确定信息的分类④确定信息的编码体系和编码⑤绘制信息输入输出模型
⑥绘制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图⑦绘制信息处理的流程图
⑧确定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⑨确定各种报表和报告的格式,以及报告周期
⑩确定项目进展的月度、季度、年度报告和工程总报告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⑪确定工程档案管理制度⑫确定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
3. 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主持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协调和组织项目管理信息工作;
建立和维护信息处理平台;与其他部门协作负责报表和报告;
负责工程档案管理等。
4.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编码和处理方法
(1)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
1)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如:( 1 ) 按项目管理工作的对象,即按项目的分解结构,如子项目1、子项目2 等进行信息分类;( 2 ) 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如设计准备、设计、招标投标和施工过程等进行信息分类;( 3 ) 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如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信息分类;( 4 ) 按信息的内容属性,如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 、经济类信息 、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2)按多维进行综合分类:第一维按项目的分解结构;第二维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第三维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编码1)编码由一系列符号(如文字)和数字组成,编码是信息处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编码的原则(全面性,统一性):项目的投资项编码并不是概算定额所确定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编码,应综合考虑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工程款的支付等因素;不同的编码因不同的用途编制,成本的用于施工方,投资的用于业主方;但是有些又共用,比如项目结构的编码;
5.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工程管理信息化:1)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领域信息化的范畴, 它和企业信息化也有联系。2)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 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义:
1) “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 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2) “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 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并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3) “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4) “信息获取便捷” 、“信息透明度提高” 以及 “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3)管理信息系统MI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和项目信息门户PIP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为项目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项目的目标控制。由于业主方和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利益不同,它们都必须有各自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人、财、物、产、供 、销的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和功能是不同的。项目信息门户既不同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也不同于管理信息系统。
6.工程管理信息化及项目的信息门户
1)当前建设工程管理领域中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项目的信息门户;项目信息门户按运行模式分两类:PSWS专用门户、ASP公用门户;国际上项目信息门户的主流是ASP公用门户;
2)项目信息门户实施的条件包括:组织件、教育件、软件、硬件,组织件起着支撑和确保项目信息门户正常运行的作用;项目信息门户的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是远程合作理论;项目信息门户为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服务,运行周期是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
3)项目信息门户的核心功能是: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交流、项目文档管理、项目参与各方的共同工作;项目信息门户的主持者是业主方(委托代表其利益的工程顾问公司);
7.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项目目标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人、物、财、产、供、销的管理,二者服务的对象和功能是不同的;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1 ) 投资控制(业主方)( 2 ) 成本控制(施工方) ( 3 ) 进度控制( 4 ) 合同管理。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包括质量控制和一些办公自动化的功能。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功能:合同基本数据查询、合同执行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分析、标准合同文本查询和合同辅助起草;
8.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意义:
( 1 ) 实现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
( 2 ) 有利于项目管理数据的检索和查询;
( 3 ) 提高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效率;
( 4 ) 确保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 5 ) 可方便地形成各种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
鲁班培训河南分校-河南鲁班培训主营:建造师培训、消防工程师培训、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建筑人才及企业人才培训,建筑学历(郑州大学、电大),证书代办,技工证、八大员、中级职称代评等。
鲁班培训郑州分校-郑州鲁班培训官方唯一地址:郑州市金水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东50米路南建达大厦808、810室(新通桥站下车);
河南鲁班培训官网:www.luban123.com